“弱之肉,強之食。”在改革開放后很長一段時間里,我國農藥行業猶如戰國之亂,產業檔次低,企業數量多,斗價作假、惡性競爭層出不窮。甚至直到現在,行業的基本態勢仍未發生根本改變。
孫子兵法云:"上兵伐謀,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城".隨著資本證券市場的興起,給了部分農藥企業通過并購實現擴張的機會。
經過一番瘋狂式的并購之后,行業格局悄然生變,行業強弱態勢越發明顯。個別中字頭國企蛻變成農資界"巨無霸";一些民營企業快速攻城略地,實現快速擴張;而大量氣息尚存未被"招安"的中小企業掙扎在生死邊緣。
2010年《農藥產業政策》和2011年《"十二五"農藥工業發展專項規劃》相繼出臺,提高產業集中度、加快兼并重組步伐的指向更加明晰。2010年,參與并購的農資企業就超過300家。目前,國內農藥企業的數量已經從2008年頂峰期的3000家左右,下降到2000家左右(其中原藥企業500多家),有近1000家業已退出市場。
顯然,并購不能包治百病。暴風驟雨般的并購潮過后,許多企業產品嚴重同質化、沒有專利產品,雖然公司銷量有增長,利潤卻不見同步增長,反而開始消化不良,一些企業還慢慢將贏利能力差的企業出售,一些國有企業逐漸剝離部分不良資產和子公司。
放眼世界農藥企業市場,大量的并購之后,最終留下來的只有幾家寡頭。而就在這兩年,孟山都、拜耳、杜邦、先正達、陶氏、巴斯夫等巨頭又開始了新的并購。六大公司在2011年共計并購34起,其中與種子業務相關11件,生物技術相關9件,轉基因技術相關6件。他們的并購目標主要瞄準了生物農藥,傳統化學農藥企業(紐發姆、阿甘等)則已經停止并購。
目前,國內農藥行業并購重組在階段性的局部休戰之后,一場更激烈的行業格局變幻將會來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