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甘膦是由美國孟山都1971年開發的除草劑。作為有機農藥,它具有非選擇性、無殘留和低毒的特點,是全球第一大除草劑品種,占據全球除草劑30%的市場份額。
一、環保政策頻出對草甘膦行業的影響顯現
2012年我國草甘膦產量39萬噸,全球第一。而生產1噸草甘膦要排放5噸高濃度和大毒性廢水,國家近年陸續出臺了相關環保政策。過去3年不符合環保產業政策或者技術不強的企業紛紛退出市場,行業經歷了一輪去產能化過程后,逐步提升的開工率顯示供需得到改善。2013年5月27日,環保部發布《關于開展草甘膦(雙甘膦)生產企業環保核查工作的通知》,企業自查階段是在7月30日前,而省級環保部門初審階段在9月30日前,環保部復合并發布公告的時間段則會在年底前。到2015年年底基本完成全面核查,并公告3批符合環保要求的草甘膦生產企業名單。核查重點在于“三廢”排放及母液回收及過程控制等。
表1 近年來國內草甘膦的相關政策
環保核查以浙江為中心并已向全國蔓延,查處力度相當嚴格,缺乏三證的企業勒令關停,個別農藥登記證是借的或者建設不合理的廠家,目前正被調查當中,極有可能面臨關停。面對嚴格的環保核查,中小企業進入兩難之境。按照排放標準,1噸草甘膦用在處理廢水上的投入達到2000~4000元,缺乏規模優勢和技術優勢的中小企業難以承擔如此高的處污成本。在2月份的時候,草甘膦穩定開工企業尚有25~26家,而受環保壓力被迫停產和設備檢修等因素影響,目前穩定開工企業降至19家左右。環保風波下,2013年6月份以來我國草甘膦產量呈現出較大幅度的下滑趨勢,其中6月產量為4.48萬噸,環比下滑5%,7月產量為3.34萬噸,同比下滑13%,環比下滑25%。而數據顯示8月份產量基本與7月份持平。與2012年的截然不同,可見環保影響之大。
圖1 2012年以來我國草甘膦的月度產量走勢情況
二、草甘膦供給短期內不會寬松
不符合政策或技術不過關的小企業將會面臨退出市場的風險,具備規模優勢以及掌握環境友好工藝的公司有望充分受益。草甘膦的生產工藝有甘氨酸法和IDA法兩種,兩種工藝的生產成本基本一樣,但是甘氨酸法處污成本高,國際巨頭孟山都以及國內的主要龍頭企業(江山、揚農化工、沙隆達)采用環境友好的IDA法。甘氨酸工藝法除了處污技術難和成本高之外,副產物氯甲烷市場需求不振,也使得采用這類工藝的企業產量受限。
表2 草甘膦生產工藝對比
草甘膦主要應用于轉基因作物,而轉基因作物優勢突出。其全球種植面積從96年的170萬公頃推廣至12年的1.7億公頃,增長近100倍顯示其全球化推廣勢不可擋。
市場有關轉基因作物存在安全隱患的擔憂情緒是沒必要也沒根據的。(1)轉基因作物商業化已有17年之久,技術非常成熟。(2)多個權威機構已證實其安全性,歐盟指出轉基因作物并未顯示出給人體健康和環境帶來任何新的風險。(3)經得起多次考驗,例如2012年美國農業部通過嚴格考證,認為抗草甘膦轉基因甜菜的安全性與一般的甜菜無異,因此解禁一系列抗草甘膦的轉基因甜菜。
表3 轉基因作物的五大優勢
草甘膦主要針對轉基因大豆和玉米,2012年這兩種作物種植面積合計增速為8.3%,2013年有以下三大看點:(1)2013年6月中國批準發放了三個轉基因大豆進口安全證書。中國作為全球最大大豆進口國,每年進口的大豆中有約60%來自巴西和阿根廷,這將帶來巴西相關轉基因大豆種植面積的增長,從而增加對草甘膦的需求。(2)轉基因作物第二大國巴西首批復合性狀大豆并商業化。(3)孟山都研發的抗旱玉米首次在轉基因作物第一大國美國上市。
預計2013年全球轉基因大豆和玉米的種植面積合計增速有望達到10%,由于草甘膦主要針對轉基因大豆和玉米,歷史數據表明草甘膦需求增速與前兩者種植面積合計增速基本是一致的,因此2013年草甘膦全球需求有望在70萬噸的基礎上實現10%的增長。
經過2009年到2012年上半年的去產能化調整,草甘膦在2012年下半年開始復蘇并迅速進入了景氣上升通道,迎來了量價齊升的大好局面。2013年以來,隨著環保核查在市場上的發酵,草甘膦迎來了持續景氣。目前草甘膦環保核查仍在進行當中,草甘膦行業整體開工率在60%左右,其中主流企業平均開工率約為90%,而中小企業僅為30%~40%。需求端草甘膦海外采購旺季已到來,南美訂單不斷增加,供給端環保趨嚴已不可改變。短期看,草甘膦價格在環保壓力和需求帶動下還有進一步上漲的可能。中長期看,受益于轉基因作物的全球推廣,草甘膦未來需求穩增長有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