將有效期從50天延長到百天的穩定肥,在魚龍混雜的市場上遇到了推廣難,各企業“單腿走路”的現狀難以推動行業的快速發展,如何破解“山寨”招數—
“與傳統農業肥料相比,"一次免追肥"的效果備受農民歡迎,正逐步替代傳統化肥成為農民的"看家寶"。”在日前召開的全國穩定性肥料產業技術創新戰略聯盟會議上,穩定性肥料生產企業代表不約而同地提到在推廣過程中農民的反饋:“既環保又減少勞動量,解決了專用性肥料肥效期短、利用率低的難題。”
“新型穩定肥的功效正在被證實。”長期深入“田間地頭”的中科院沈陽應用生態研究所研究員、沈陽中科新型肥料有限公司副總經理盧宗云介紹,新型穩定肥主要通過延緩酰胺態氮肥的水解和銨態氮肥的轉化進程來延長氮的供給時間,充分滿足了高產作物的養分需求,種植條件好的地方可達到施肥一次能讓收成翻一番的效果,有效期也由傳統肥料的50天延長到100—120天。
穩定肥雖被市場認可,整個行業的發展也面臨著諸多挑戰—
“市場魚龍混雜是困擾農民選肥、用肥的重要因素。”來自河北省的中嘉化肥有限公司董事長常國鋒提起企業在拓展市場中出現的問題。
“示范田所展示的一次性施肥,省工省力和增產增收的效果都非常明顯,但大面積推廣單靠企業一家之力難以實現,現在各家企業的穩定肥推廣是"各自為政","單腿走市場",農民獲取信息的渠道又較少。”身兼中國土壤學會土壤肥力與肥料專業委員會主任、擁有新型穩定肥核心技術的沈陽中科新型肥料有限公司總經理石元亮亦指出了行業發展的“短板”。
2013年,中央“一號文件”已明確指出“低毒低殘留農藥和高效緩釋肥料”等具體補貼的產品,全國農業技術推廣服務中心也要求做好緩釋肥及其他新型肥料的試驗、示范、推廣工作。2012年,新型穩定肥憑借其長效、增產等特點迅速占據了我國肥料市場,年產量已達120萬噸以上。農民增產增收,企業效益增加,國家補貼政策跟進,但問題隨之“浮出水面”,市面上形形色色的穩定肥讓農民陷入了“迷魂陣”。
“農民剛剛認可穩定肥的功效,市場上就出現了肥料中成分不足、偷工減料的現象,一些小企業在包裝上隨便打出專利證號和國家科技進步獎等名稱,諸多"山寨"招數讓農民防不勝防,不明所以的農民使用后效果不好,使他們對穩定肥的信任度大大降低。”山東施可豐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總經理邵明升無奈的說。
表里不一、“掛羊頭賣狗肉”的惡性競爭已嚴重干擾了穩定肥發展的市場環境。如何為穩定肥生產企業創造一個良好的發展環境和有序競爭的市場,贏得農民的信任,成為擺在企業和監管部門的一道難題。“僅靠企業自身進行推廣和打假畢竟勢單力薄,政府應盡快出臺相關扶持政策,加強監管力度,引導農民合理選肥、用肥。”企業家們一致呼吁。
面對混亂的市場環境,穩定肥生產企業也開始著手提升產品品牌的知名度和認可度。“打鐵還需自身硬。企業要時刻想著提高產品質量,打造品牌形象,要讓農民用最少的投入獲得最大的回報。”昆明農家樂總經理楊章福表示面對困擾,產品質量仍是企業發展的重中之重。
“企業要適應農業生產的變化,加大研發投入,加強穩定肥與種子、農業機械"合作",做穩定肥的"4S"店,解決農民的實際問題。”山東施可豐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總經理邵明升說出自已的看法。
擁有核心專利技術、身兼遼寧省肥料工程技術研究中心主任、沈陽中科新型肥料有限公司總經理石元亮博士認為,“行業自律,扶企惠農,政策傾斜,要加快建立新型穩定肥行業的國家標準,加強市場監督和管理力度,提高市場準入"門檻"。”
“為了讓更多的農民充分了解這項新技術,穩定性肥料產業技術創新戰略聯盟正積極爭取國家農業部、科技部、發改委等相關部門的支持,協助企業拓寬穩定肥市場。同時,企業要加大研發投入力度,支持科研人員搞技術研究與創新,把科研成果盡快轉化為先進的農業技術。”問計穩定肥發展之路,穩定性肥料產業技術創新戰略聯盟主席、“新型肥料研制及產業化”項目首席專家武志杰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