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草甘膦生意興旺時近百家企業建有生產裝置,生產能力超過百萬噸,而行情回落時只有不到10家企業維持生產。”中國農藥工業協會會長孫叔寶介紹說,如今在草甘膦行情需求趨旺時,一批在2008年隨著草甘膦行情一路走高匆忙上馬而又跌入谷底的企業,忘記了高空跌落的巨疼,抑制不住投資的沖動,行業盲目跟風投資行為嚴重,既加大了投資風險,又由于供過于求而導致無序競爭,低水平重復嚴重。
據了解,過去幾年里,草甘膦市場經歷了大起大落。2007-2008年,受多重因素影響,草甘膦價格一度升至10萬元/噸的歷史高位,使得中小企業紛紛投產,產能大量集中釋放,過剩現象嚴重,隨后價格急劇下滑。到2009年年底,草甘膦出現了18000元/噸-19000元/噸的最低價格,中小企業紛紛退出市場。近兩年,隨著庫存不斷消耗,草甘膦市場再次迎來漲價潮,中小企業的復工意識逐漸強烈。但業內人士表示,目前環保標準真正達標的工廠數量不多,產量有望向一線主流工廠集中。
業內人士表示,環保部發文對草甘膦企業進行環保核查,環保趨嚴對行業將產生較大影響。其中環保設施最差的草甘膦小產能將被徹底淘汰,這部分小產能約占目前行業產能的10%。對于有條件上環保設施的中型企業而言,存在向環保工作做得較好的企業購買環保技術的可能性,這也將提高此類中型企業的生產成本。
“此次環保核查對行業帶來一定的影響,目前,一些小廠都不敢生產了。如果嚴格按照規定來辦,部分小企業將因為‘三證不齊’而被迫停產。”浙江一家大型草甘膦生產企業負責人對記者說,6月我國草甘膦產量為5.08萬噸,相較5月的5.30萬噸下滑4%。產量的縮減一方面體現了環保政策的收緊,另一方面也使原材料價格下降。
當前,我國經濟整體走勢趨緩,下行壓力加大。眾多行業面臨產能過剩的壓力。新一屆政府將加快產業結構調整,化解產能過剩矛盾作為行業工作的重要抓手。國家也先后出臺了一系列相關環境經濟政策,旨在加快淘汰落后產能,推廣清潔生產工藝,促進行業結構調整和升級轉型。同時,對環保污染治理的控制措施越來越嚴,對環境違法犯罪的打擊力度越來越大。據孫叔寶介紹,今年6月,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明確污染環境罪中的“嚴重污染環境”的14項認定標準,降低了污染環境罪的定罪量刑門檻,其中農藥企業的“三廢”在未經有權部門認定前均作為危險廢物看待,非法處置3噸危險廢物即可量刑治罪。“在這里也奉勸那些見利忘義、違規排放的企業和個人懸崖勒馬、盡早收手。”孫叔寶呼吁,環保核查對草甘膦行業是一個整頓,同時是改善草甘膦當前產能嚴重過剩的一個手段。以后還會逐步在其他產品上開展,不斷促進產業整合,這也是行業兼并重組的手段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