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找出那一個行業最能代表目前國內市場的混亂 肯定非保健品行業莫屬!有業內人士認為,化肥行業也應該集體自律,不要步其后塵。
甲方 化肥成了“保健品第二”
今天的化肥行業正在重蹈保健品行業曾經的覆轍。夸大宣傳、非法添加、價格欺詐正被化肥行業移植過來當做營銷利器。
其一,當前,化肥行業興起平衡施肥熱,倡導大中微量元素合理補充,在此熱潮下,一大堆產品都聲稱添加了中微量元素;政府呼吁減少化肥用量,大小企業均稱自己的產品可以提高養分利用率;此外,市場上宣稱具有抗旱、節水、改土等各種功能的產品更是不一而足。
其二,在創新的幌子下,一些企業通過添加其他物質來制造產品賣點和實現差異化營銷。這些添加物質是否安全、有效,以及如何科學添加都缺乏論證。
其三,由于產能過剩競爭加劇,化肥行業正進入微利時代,為了牟取更高利潤,一些廠家大打擦邊球,要么在產地上做手腳,冒充洋品牌;要么在有效養分上做手腳,將中微量元素計入總養分,借此高價銷售;要么在產品功能上做手腳,將普通的肥料夸大成包治百病的靈丹妙藥……
保健品行業存在嚴重的過度營銷,使得這個行業形象受到很大污損,遺憾的是,化肥行業正在重蹈它的覆轍。今年國家組建了食品藥品監督管理總局,將早前分屬不同部門的食品監管職權歸于一統,這是整治保健品行業亂象的一記重拳。化肥行業作為食品產業鏈中的一環,應該從保健品行業中吸取教訓。
乙方 過度營銷是行業病根
營銷的前提是理性適度,否則就成了虛假宣傳,而這正是當前化肥營銷領域最突出、卻又是最易被職能部門忽視的病根所在。
保健品質量是人命關天的事,與之相比,化肥虛假宣傳更具隱蔽性,因而容易被執法部門漠視。一方面,保健品的消費者是人,有無效果和有無危害會很快表現出來,而化肥作為農業生產資料,它的危害需要長期的觀察才能得出結論;另一方面,化肥與農藥、種子不同,農藥使用效果和毒性較為直觀,假劣種子會導致明顯減產甚至絕產,而化肥使用效果則需要進行科學測產,同時,化肥使用效果還與施肥方法有密切關系,判定較為困難。
事實上,如今,純粹的假化肥已經不多見,肥害事故也只是零星個案,化肥行業最主要的問題在于炒作概念和夸大宣傳。這種過度營銷對化肥行業的傷害主要表現在兩個方面:一是加劇了不公平競爭,窒息了創新精神,促使全行業熱衷于炒作;二是執法部門對打擊假化肥不手軟,但對這些市場炒作和虛假宣傳行為往往睜一眼閉一眼,助長了行業不正之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