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嘉賓:中農集團控股股份有限公司國際貿易及合作部總經理 徐 瑩
嘉賓語錄
窗口期的拉長與縮短和稅率的變化、國際市場的價格都不是最終決定國內出口量的主要因素,出口量最終是以市場的供需關系作為決定因素,要看整體市場的供應量和需求量,這應該作為主要的決定因素。
化肥行業國內外形勢不樂觀,從二元素(NP)的原料看,二元素后市發展也不樂觀。企業依然在盲目地擴大產能,磷肥和氮肥的產能或大于國內市場需求一半以上,需要市場給予消化;磷肥出口價格遲遲沒有簽訂,且由于6月3日印度(MMTC)氮肥招標后,尿素整體市場又出現了一個大幅度的下滑,二元素復合肥價格因此無法套算,出口市場一時陷入僵局。目前,二元素出口印度訂單僅為10萬噸左右,后市還需看磷肥對印度出口價格的塵埃落定。
產能過剩越演越烈
以氮肥為例,氮肥的供應量還在持續增加。徐瑩說:“今年上半年氮肥產量增加264萬噸,主要是新疆、內蒙古、陜西周邊的新增產能,下半年可能會持續釋放出500多萬噸的新產能,全年的新增產能達到800萬噸。但是今年國內的需求量并沒有太大的變化,國內的農業需求維持在4400萬噸左右,工業需求1100萬噸,整體加起來為5500-5600萬噸。按照氮肥協會前期公布的數字——廠家87%開工率計算,全年產能在6600萬-6700萬噸,實際供應量遠遠大于需求量,或剩余1000多萬噸。去年是氮肥出口量的歷史高峰,大概為693萬噸,如果今年還能繼續維持去年的出口量,仍舊要剩下400-500萬噸的庫存,所以供大于求的局面是肯定的,市場需求肯定不足以消化如此龐大的產能。”
國內外磷肥市場對接
據徐瑩介紹,去年年底,東北磷肥市場經銷商備肥謹慎,備肥量不多;加之今年開春以后,東北天氣持續低溫,使得農用季節推后,造成了喜氮的玉米整體種植量減少,喜磷的大豆的種植量相對增加,64%的磷肥還出現部分地區脫銷的情況。即便如此,從國內整體市場來看,對于貿易商而言,磷肥銷售基本處于保本微利的狀態;從國際市場來看,中國的磷肥價格被迫成為“高價區域”,這種情況在這個時間段出現,國內外市場價格對接落差很大,使得國內出口價格倒掛更為嚴重,國內生產型企業出于國內情況和成本所限,磷肥出口價格主要提交在520-525美元/噸之間,印度則不接受此價格,談判陷入僵局。且印度采取聲東擊西策略,以購買沙特貨的價格來制衡國際磷協的價格,逼迫中國企業妥協。
二元素原料價格待敲定
二元素出口更險尷尬境地,由于其原料出口價格遲遲未確定,無法估算其出口最終價格,二元素出口處于等待狀態。據徐瑩分析,印度是個化肥進口大國,原來它對國際市場談判話語權不夠,所以印度想方設法獲得低價進而提出NP概念。為了打擊國際磷肥供應商的信心,印度采取用進口兩元素來替代磷酸二銨的方式來應對國際市場日益高漲的價格,通過這種方式給國際二銨的出口商施加壓力。結果顯而易見,去年和今年的國際磷肥價格確實很低。對于印度而言,磷肥、NP的需求都是一樣的,就是一種配方的轉換而已,磷肥和NP是互為補充的關系,磷肥與NP在同一時間段出口,NP的出口量受其影響會減少,且由于2011年印度從中國進口的二元素復合肥質量良莠不齊、部分存貨嚴重結塊,這在很大程度上嚴重影響了中國復合肥產品的對外聲譽。
出口政策調整相對利好
今年的磷肥和NP的出口窗口期向前向后各延長15天,稅率從7%調整到5%,氮肥窗口期沒太多明顯的變化。徐瑩認為,窗口期的拉長與縮短和稅率的變化、國際市場的價格都不是最終決定國內出口量的主要因素,出口量最終是以市場的供需關系作為決定因素,要看整體市場的供應量和需求量,這應該作為主要的決定因素。當然,窗口期的拉長,意味著貿易商有更長的時間去賣貨,貿易商的買點和賣點選擇更多了,基于理論上的分析,時間長貿易商相對會“安全”一些;至于稅率的變化,主要受惠的是生產型企業,因為國家相應地折讓了2%-5%的關稅,折讓到生產企業身上,貿易型企業的銷售最終取決于國際市場的價格。
記者調查
印度方面談判已經變得非常“老道”,它采取各個擊破的策略,逼迫中國企業競相壓價妥協,印度方面基本判斷出中國的供給與需求,反而不著急購買肥料。中國企業莫要急躁,競相壓價的結果最終受益的是他國,受害的是“自家人”。
非洲市場將會成為下一個增長點,按照往年的二元素的出口量,二元素對非洲出口量為8-10萬噸,考慮到非洲國家的財務狀況,非洲市場的增長將會是一個比較緩慢的過程。非洲投資風險高,國內貿易商需謹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