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甘膦是孟山都開發的高效轉基因作物除草劑,20世紀80年代引入中國。2006年,全球最大供應商孟山都停產,同時轉基因作物種植量提升,共同催化草甘膦進入為期3年的大牛市,價格從3萬元暴漲到2008年的10萬元。受此刺激,我國資本掀起草甘膦投資狂潮,國內產能從2006年的20萬噸飆升到2009年的97萬噸,而國內總需求僅6萬~8萬噸。嚴重過剩打壓下,其價格從10萬/噸的巔峰暴跌到2萬元/噸,并在底部徘徊近3年之久。
目前,國內草甘膦企業130余家,總產能97萬噸,其中超過110家產能不到1萬噸,占總產能40%。國內主流的草甘膦工藝甘氨酸法產生大量高污染廢水(1噸草甘膦產生4噸以上廢水)。由于萬噸裝置廢水處理投資在5000萬元左右,小裝置不具備經濟競爭力。事實上,國內70%的企業不具備廢水處理能力,以前一直通過在廢液中添加少量草甘膦原藥,配制成10%的水劑產品進行銷售,或者采用非法排放的途徑逃避廢水處理成本。
2010年,為了減少生產和使用的污染,國家規定2012年起禁止10%水劑在市場的流通;同時開始對草甘膦企業的污水排放實行嚴格監控,這就切斷了高污染的中小企業的生存通道。2012年以來,由于部分產能長期停工處于退出狀態,而市場需求有所回暖,草甘膦價格回升到足以吸引中小企業復工生產的3.5萬元/噸的水平,上漲趨勢之強、持續之久甚至超越了很多業內人士的預期。以草甘膦為主業的上市公司江山股份、揚農化工與新安股份自2012年初至今亦分別取得最高480%、184%和134%的驚人漲幅。
進入今年6月份,草甘膦價格已達到3.8萬/噸左右的高位,盈利空間對小企業的復產誘惑已經很大,兼之旺季進入后半程,市場對草甘膦價格的可持續性又產生了分歧。5月24日,環保部發布《關于開展草甘膦(雙甘膦)生產企業環保核查工作的通知》。要求草甘膦企業于7月30日前向省級環保部門提交環保核查申請,9月30日前通過初審,并計劃在2015年之前全部完成審查。這一舉措一方面保持了前期環保政策的持續性,并且存在將中小落后產能的短期停工長期化的趨勢。環保政策的嚴格執行使大量落后小產能無法回到行業內,供給約束格局形成,具有規模優勢和環保處理能力的企業獲得了3年來難能可貴的盈利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