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了近一年的草甘膦環保核查終于成為現實。5月27日,環保部辦公廳發文,決定對草甘膦(雙甘膦)生產企業開展持續三年的環保核查,并將于今年12月底前公告符合環保要求的首批生產企業名單。
通知要求企業自愿申請環保核查,并對照《草甘膦環保核查指南》整改,各省級環保部門核查初審后由環保部門復核并發布公告。
長期以來,由草甘膦母液制成的10%草甘膦水劑被廣泛使用,對國內耕地、地下水及農作物都造成了嚴重污染,同時,國內草甘膦廠家由于多、亂、雜,價格競爭激烈,完全淪為了國外草甘膦原藥的廉價加工廠。2009年,農業部和工信部聯合發布1158號公告,要求10%草甘膦水劑退出市場,并要求生產企業禁止生產草甘膦含量低于30%的水劑,但三年過去,低含量草甘膦水劑依然充斥市場,母液治理依然是個難題。
此次伴隨通知下達的草甘膦環保核查指南,讓人眼前一亮。核查內容直指草甘膦母液的回收治理,并明確將“母液是否被違規用于配置草甘膦水劑”作為核查內容。中國農藥工業協會會員部曾途表示,指南中將磷元素綜合利用率和氯化鈉回收率作為核查指標之一,并進行量化,抓住了草甘膦清潔生產和環境治理的關鍵,致力于解決草甘膦母液治理。
通知下發后,有企業認為這是一大利好。盡管通知并未明確對不達標企業的處罰措施,但曾途指出,公布名單后,達標企業在出口、內銷、農業部登記等方面都有了保證,而未達標企業只能繼續整改,直至達標后方可進行正常銷售和活動。這也迫使企業一定要投入成本進行母液的治理。
由于目前草甘膦原藥貨源緊張,市場主流報價保持38000元/噸的高價,環保核查的影響短期難以看出,或能助力后期高價維持。
但環保核查的目的遠不止于此。《“十二五”農藥工業發展專項規劃》明確指出,要提高產業集中度。通過兼并、重組、股份制改造等方式組建大型農藥企業集團,推動形成具有特色的大規模、多品種的農藥生產企業集團,培育2-3家具有國際競爭力的企業。
有業內人士指出,環保核查最終將不達標的中小企業擠出草甘膦行業,達標的大型生產廠家未來或有整合收購可能,推動行業向良性規范化發展,徹底告別散亂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