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入今年,國內草甘膦價格連創新高,從年初的3.2萬元(噸價,下同)上漲到目前的3.7萬~3.8萬元。生產商近期幾乎全線開工,但產品仍供不應求。有機構甚至預測,草甘膦價格有望漲至每噸5萬元以上。在化工產品整體市場并不理想的背景下,這個原本產能嚴重過剩的行業,行情緣何發生如此大的逆轉?價格上漲了,企業還在擔心什么?
供不應求推高行情
信達證券化工行業分析師郭荊璞告訴記者:“其實草甘膦是從2011年第三季度開始漲價的,已經漲了快2年。只是最初上漲幅度很小,一個月一兩百元。行業真正變好是從2012年7月開始的,產品價格上漲較快,扭轉了此前利潤空間較薄的狀況。到2012年10月,草甘膦價格已從當年6月的2.5萬元左右漲到了3.7萬元左右。雖然之后開始下跌,到今年年初跌至3.2萬元,但近期又漲到了近3.8萬元。”
此前因產能過剩而市場行情不佳的草甘膦產品,怎么價格會出現如此暴漲?多方分析認為,價格上漲緣于供不應求。四川福華通達農科公司有關人士認為,隨著海外種植業面積的大幅擴張,除草劑需求量增加。同時,由于2009~2011年草甘膦價格持續低迷,國內多數草甘膦企業停產,導致近期價格上漲。
據浙江新安化工集團股份有限公司相關負責人介紹,全球轉基因作物種植面積持續多年保持增長態勢,目前已達1.7億公頃。此外,人力成本的上升提高了發展中國家的化學除草需求。因國際市場剛性需求旺盛,國內核心大廠的草甘膦原藥與制劑訂單均接至5月份,且成交價呈上升態勢。
與此同時,國內草甘膦供給受限。2012年,我國出口草甘膦35萬噸(折95%原藥),是全球最主要的供應國。2013年,受全國性霧霾、山東濰坊地下水污染事件、農藥行業安全事故等因素影響,國內草甘膦企業開工受限,新增產能投產拖后,草甘膦制劑供應緊張。
郭荊璞分析認為,經歷了2008年之后幾年的行情低迷,國內很多草甘膦小型生產企業關停,退出產能達10萬噸以上。與之形成對照的是,近期國際需求確實很好,據估計,相對上一波(2008年)的需求高點,已上升了20萬噸以上,形成了需求缺口。這使得市場從原來的過剩轉變為短缺,由此呈現供不應求的局面。
據信達證券估算,目前國內草甘膦年產能為60萬~65萬噸,2013年產量預計為50萬~55萬噸,其中國內用量3萬~5萬噸,國外市場需求為50 萬~55萬噸。“如果以目前國內總產量50萬~55萬噸計,扣掉國內自用的3萬~5萬噸,出口量就不足了。所以,國外市場可能會出現明顯的短缺,未來草甘膦會在全球范圍內繼續漲價。尤其是到了今年第三季度的旺季,價格更會持續上漲。”郭荊璞預計。
而即將展開的環保核查,也推高了草甘膦價格。
“近期,環保部針對草甘膦行業的環保專項核查呼之欲出。這勢必抬升企業成本,使階段性供應緊張加劇。”新安集團有關負責人強調。
郭荊璞告訴記者,此次漲價對大型生產企業非常有利。以現在的價格和出貨情況看,估計大企業都是滿產的,只要能開的裝置都會開,還會開到產能上限。現在來看,企業肯定是賺錢的,從上市公司一季度業績報告就可看出端倪,比如揚農化工一季度業績增長88%,公司明確表示,業績增長的主要原因就是草甘膦售價及銷售收入較上年同期上漲。該公司還預計,2013年1~6月的凈利潤將比上年同期增長50%以上。
期盼不要重蹈覆轍
其實,本輪草甘膦的價格并非高到離譜,相比2008年12萬元的高價也是小巫見大巫。但為什么這次漲價卻受到了各方的廣泛關注?
郭荊璞談到,此次漲價之所以成為話題,是因為在今年化工產品整體市場并不理想的前提下,草甘膦的漲價很能吸引眼球。此外,這一產品曾有過從2萬元漲到12萬元的瘋狂紀錄,大家都記憶猶新,從而對后市非常關注。
記者在采訪中發現,草甘膦價格漲了,市場好了,有人卻開始擔心了。
首先擔心漲價背后有推手。
江蘇揚農化工集團有限公司技術發展部戰略管理員金野表示,他們覺得現在市場上存在不確定因素,且不排除有幕后推手或炒作成分存在。如果這次漲價是純市場行為,企業還會保持樂觀態度,但一旦碰到有幕后推手,他們就拿捏不準了。現在企業既無法左右投行和基金公司的行為,也沒法獲取具體信息,只能天天心驚膽戰地盯著市場價格變化。
其次擔心價格大起大落。
“草甘膦現在的走勢肯定是國內外需求拉動的。2008年價格上漲后,國內外很多企業囤積得比較多,但這幾年庫存該消耗的也都消耗了,現在又開始存貨,畢竟剛性需求一直存在;而且國內生產也沒那么亂了,多家企業停產,供應量減少,所以現在漲價是很正常的。下一步,國內外需求仍然存在,但我們并不希望漲得太多,最好能按正常的市場規律來,不要引起價格的大起大落,企業有一定的利潤就可以了。”中國農藥工業協會秘書長李鐘華強調。
再次擔心行業投資過熱。
記者了解到,此次漲價最讓人擔心的,是引發新一輪投資熱,再現2008年的市場亂象,導致浪費資金、攪亂市場,同時還會加劇環境污染。
郭荊璞告訴記者,目前國內1萬噸/年以下規模的草甘膦小型企業基本沒有了,這是近幾年市場調節的結果。但是,這種“調節”也給企業帶來了損失。“產品漲價后,企業開始跟風上新項目,而由于上項目后市場就開始走低,很多企業建了裝置還沒來得及開車就拆掉了,十分可惜。那些年,草甘膦行業的重復投資達10 億~20億元,很不值得。”郭荊璞感慨地說。
“現在與5年前的情況是一模一樣的,都處于產品供不應求、價格走向上升通道的時期。草甘膦行業目前有100多家有生產許可證的企業,還在生產的大概有 20多家。如果剩下的100多家企業的裝置因為市場好又都開起來,這個行業肯定完了。因為2008年后,很多小企業上的項目環保設施都跟不上,當他們想做環保的時候,行情又下去了,失去了投入的動力。正規企業如新安集團、江山股份、揚農化工等,處理1噸廢水至少要花2000~3000元,還要投入幾千萬元建污水處理裝置。但小企業建個1萬噸/年的生產裝置,廢水就偷排到地下和河流中,生產成本比大企業低,賺錢還多。所以,我希望相關部門采取必要的行政手段,針對今后開工的項目,無論是環保還是規模上都要有一定限制,不能讓這一行業重蹈覆轍。”郭荊璞強調,“可能有人不喜歡行政手段,但在國內,有的投資者行為就是很短視。而且草甘膦跟有些化工產品不同,生產企業搞不好會形成很嚴重的環境污染。”郭荊璞強調。
據郭荊璞介紹,2008年時,看到市場行情不錯,有很多企業殺進草甘膦行業,最快的時候企業幾個月就能做一個完整的環評然后履行審批手續,而且等待批文的過程中就已經在建項目。“這完全是違規的。從商業角度來講,這種投機取巧的做法對規規矩矩做事的企業是不公平的,會產生很可怕的后果。”他說。
加強調控迫在眉睫
多位業內人士表示,當年眾多企業蜂擁而至,攪亂市場,進而造成惡性競爭,主要就是政策執行不到位,對相關項目審批不嚴。因此,他們迫切希望現在有關部門能加強調控,讓草甘膦行業多過幾年好日子。
金野談到,從行業健康發展的角度,他們希望今后草甘膦的產能擴張不要像2008年一樣盲目,也希望競爭環境和行業規范能有所改觀,不要惡性競爭。
金野表示,從政策法規上說,其實進入草甘膦行業是有明確門檻的,但關鍵是落實不好。一是在產能的核查上,一些園區看到有項目來,不管是什么都讓上,在招商上存在地方保護主義。二是環保核查也確實有不規范的地方。
“雖然農藥企業進入園區的審批政策是有的,且一環套一環,但有些項目還是出現了我們不想看到的情況。可以肯定的是,他們是一路經過很多‘綠燈’過來的。就取得農藥生產許可證來說,一個企業要規范的走完一套流程,要過很多門檻。但現實情況是,有些企業明明做得不合格卻還能一路‘綠燈’,讓我們多少有些心驚膽戰。我們是地方性國企,在環保上較為規范,但如果碰到不規范的企業,在市場競爭上確實會面臨壓力。我們希望有個好的市場環境,能有政策抑制這種不正當競爭。”金野有些無奈地說。
郭荊璞認為,因為暫時還看不到明確的行政限制措施,所以草甘膦行業的盲目投資肯定會再現。但他也表示,在經歷了之前的大起大落之后,這個行業還是需要政策引導的。如果5年前的情況再次重演,相關部門的責任不可推卸。
而即將展開的環保核查,多少讓人們看到了一些希望。
“我覺得,在環保核查中,政府應嚴格檢查企業的排污現狀。只要環保標準能嚴格執行,一些違規企業能真正得到處罰,想進入這個行業的人是會重新思考的。”郭荊璞強調。
李鐘華告訴記者,從農藥協會的角度,他們也想通過一些措施,限制企業盲目開工和進入草甘膦領域。他們可以提出一些建議,督促環保部門抓緊環保核查,加強企業在環境方面的限制。如果企業環保核查不達標,環保部門可以聯手海關及農業部等有執法能力的部門共同執法,如海關不能允許其出口,農業部不給其開具出口證明等,對可能出現的新投資熱加以限制。她還表示,農藥協會從兩年前就一直推動對草甘膦企業的環保核查,現在正趕上漲價這個機會,她們已經跟環保部溝通好,要把這件事抓緊實施起來,希望以此凈化農藥市場,讓企業有一個公平競爭的市場環境。
“當然,我們會跟環保部商量,給企業緩沖時間,不會一棍子把企業打死。但在這個緩沖期內,企業能不能做好,就看自身了。”李鐘華告訴記者。
郭荊璞認為,國內草甘膦價格之所以波動大,還因為多年來國內企業一直在給人打工,在價格上沒有話語權。但做制劑就不同了,附加值較高。現在,一些大企業已經認識到了這個問題,不再只做原藥,而是往下游延伸生產制劑。如南通江山公司的制劑做得很有特色,新安集團的制劑也做得不錯,提升了產品的附加值。不過,制劑對技術含量要求高,對企業的資質和管理也有要求,如果企業的制劑水平上不去,發展可能會受到限制。
另外,他認為,由農藥協會牽頭的草甘膦協作組搞得很成功,企業可以定期坐下來交流近況,爭取政策支持。現在全球的草甘膦生產企業除孟山都一家以外,都在中國,國內草甘膦的下游應該積極溝通交流爭取話語權。“對此,行業要有長遠打算,但前提是內部不能亂。”郭荊璞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