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初以來,草甘膦概念股迭創新高,生產商近期幾乎全線開工仍供不應求,有機構預期產品價格將漲至每噸5萬元甚至8萬元。這個原本產能嚴重過剩的行業突然發生如此大的逆轉,市場當前的解釋又存在諸多邏輯漏洞,有分析師懷疑這是為“不明真相的群眾”所設的一個局。
那么,到底誰是幕后推手?最終的贏家又是誰?中國證券報記者通過對業內多方人士的采訪得出的初步結論是:可能的幕后推手,與此波炒作的最大受益者——以孟山都、先正達為代表的跨國農藥巨頭,也許大有關系。
意外的集體癲狂
產業資本和金融資本像現在這樣近乎癲狂地一致看好草甘膦,還只是在2007、2008年,當時產業泡沫和草甘膦概念股泡沫同時出現,但是不久便發生了破裂。信達證券分析師麥土榮說:“現在泡沫已經明顯產生,還能吹多大,要看市場情緒。”
以草甘膦概念股中的江山股份為例,1月4日,公司股票收盤價為13.91元,而近日最高價漲至31.22元,距離歷史最高點36.85元也不再遙遠。
從產業層面看,企業產品供不應求。一位生產商的銷售人員說:“生產出來就能賣出去,不愁銷路。”據生意社分析師孫明明介紹,“企業訂單普遍排至4月中旬。”
草甘膦行業的基本面轉好從去年開始,但是在去年年底行業看法轉向悲觀,產品價格一度回落,可是,誰也沒有想到今年2月份以來走勢又發生逆轉。生意社數據顯示,2月20日,草甘膦價格為33633元/噸,3月28日,價格又回升至34008元/噸,而2012年初價格僅有24150元/噸。
揚農化工董秘吳孝舉告訴中國證券報記者,“草甘膦行業真正變好從去年下半年開始,產品價格上漲比較快,扭轉了此前利潤空間比較薄的狀況,現在草甘膦開始具有一定的利潤空間,但環保成本也很大”。四川福華的人士也表示,“環保約束明顯增強,因而漲價之后能賺到的錢并不多。”
可控的環保壓力
企業人士提到的環保壓力,也是券商分析師眼中草甘膦價格上漲的一個重要推動力。除了成本上升,更重要的是對于小企業的淘汰導致產業集中度上升。一位券商分析師稱,“按照去年公布的《有機磷類農藥工業水污染物排放標準》(征求意見稿),真正符合要求的企業只有兩三家。”
近日,業內傳出消息,環保部協同農藥相關管理部門召開會議,決定盡快實施對草甘膦企業的全面環保核查行動。市場預期,草甘膦行業即將迎來一場環保風暴。
不過,實際的環保壓力并沒有這么大。中國證券報記者從權威渠道獲悉,征求意見稿對于草甘膦行業造成的壓力較大,企業和農藥工業協會的意見都比較大,未來公布的標準預計將有所放松。此外,環保核查將依據另一套標準,環保核查的主要內容將集中在草甘膦生產企業的三廢處理是否達標,重點是污水排放,即“甘氨酸法草甘膦生產的母液廢水”處理是否達標。
“若核查的重點是廢水排放,對行業的影響就沒有那么大。”前述不愿具名的分析師稱,“即使考慮到母液廢水處理的成本,按照當前的市場價格,2-3萬噸的小型生產裝置也能夠實現盈利。沒有環保裝置的企業裝一套,成本也就幾千萬。”
蹊蹺的需求爆發
草甘膦行業原本產能過剩狀況十分嚴重,如果供給端受到的壓縮并沒有想象的那樣大,那么,突然之間爆發出來的需求又來自哪里?
供給方面,除了環保約束低于市場預期,中國農藥工業協會提供的數據還顯示,草甘膦行業20多家企業幾乎全線開工。四川福華的人士說:“好多小企業都開工了,市場需求很好,廣東一帶的經銷商手里都沒有什么貨。”
生意社數據顯示,2012年,草甘膦國內總產能約50萬噸,同比減少51.12%;草甘膦國內產量達40萬噸左右,同比增加49.38%。申萬研究報告顯示,2013年新增的供應主要為:江山股份1000噸/月、江蘇騰龍600噸/月、僑昌化學300噸/月、杭州捷馬500噸/月,年化將增加3萬噸產量。
需求方面,農藥需求與作物種植面積、天氣狀況有關,終端需求理論上并沒有出現大幅上漲。作為一種大宗除草劑,草甘膦用于抗草甘膦轉基因作物,而當前轉基因作物的推廣并沒有那么迅速,在一些國家還受到阻礙。
信達證券研究報告顯示,2013年草甘膦全球消費預計上升10%以上,表觀消費上升可能超過20%。2006-2011年,全球轉基因作物播種面積的平均增速為10.1%,2012年為6.4%,2013年的預測值可能略高于此數據。
該數據顯示,轉基因作物播種面積的增速在2012年出現下滑,但是草甘膦的需求卻意外出現大幅增長。對此,分析師稱,一方面是經過長達四年的調整后存在補庫存需求,另一方面是貿易商看好未來的需求開始囤貨。甚至有分析師大膽推測,“是不是有貿易商像炒作白酒那樣炒作草甘膦?無論是現貨市場還是股市都能賺一把。”
這一推測并非完全是憑空捏造。由于草甘膦的需求主要在國外,從出口數據看需求狀況就尤為關鍵。可是,海關數據并不會單獨披露草甘膦的出口狀況,而業內卻在瘋傳,1月份中國對北美的草甘膦貿易量增長達數倍。
“傳播這些數據的人無疑想要放大草甘膦泡沫,其用意如果不是惡意炒作,又是什么?”上述分析師稱,根據Wind數據,1-2月,農藥出口量同比增長26%,出口金額同比增長30%。農藥出口即使增長,也不會出現爆發式增長。
對于這一說法,貿易商和生產商認為,國內沒有一家經銷商或廠商能夠影響草甘膦的價格走勢。山東一位草甘膦貿易公司的采購經理說:“草甘膦的量太大,不是小品種,如果動用資金來這么做,需要的實力非同一般。國內沒有一家經銷商有力量能夠影響市場。”吳孝舉則認為,肯定是存在需求,有人在增大采購量,用意是不是炒作不好說。
疑似幕后推手曝光
那么,到底是誰在增加采購量,并導致當前的市場供不應求?價格上漲還能持續多久?
有機構做出樂觀判斷稱,草甘膦的價格還能進一步漲至每噸5萬元甚至8萬元。有的分析師則表示懷疑,“草甘膦的價格每噸4萬元是一道坎,除非是有新的應用領域。漲成這樣還唱多,無非是想要蒙騙‘不明真相的群眾’。”
據業內人士介紹,真正能夠影響草甘膦市場價格走勢的力量在國外,孟山都、先正達等農藥巨頭控制著國外的經銷體系。這對于很多人是一個黑匣子,這就導致當前的大量分析都缺乏合理的邏輯。“應該是有人領先市場發現了商機,開始增加采購量,并影響了經銷商的集體行為,但采購之后用在什么地方,這種采購力度會保持多久,現在還無法確切得知。”
不過,近日傳出的一則業內消息似乎透露出一絲玄機。孟山都公司日前宣布,在整個南美地區推廣種植INTACTA抗蟲及二代抗草甘膦除草劑復合性狀大豆產品,這款新品不僅能帶來更高的產量,也將進一步增強對自然資源的保護。目前,中國大豆的購買量約占全球大豆貿易量的60%,其中約60%的進口大豆來自巴西和阿根廷。
表面看起來,草甘膦的需求將會大量增加。但業內人士指出,看起來是有人在賭草甘膦需求會增加,但孟山都此舉對于草甘膦市場的影響尚難以判斷。“一是播種面積不清楚,二是該新大豆產品所用的農藥中有多少草甘膦不清楚,三是不能排除市面上通用的草甘膦最終并不適用于這一新的大豆產品。”
業內人士進一步指出,經過長達四年的殘酷洗牌后,我國草甘膦行業的整合正在逐步向著比較好的方向發展,如果沒有這一輪價格上漲,最終小企業將有望全部淘汰出局,最終剩下少數幾家大企業,行業的議價能力將大幅提升,這對于孟山都顯然明顯不利。可是,現在整合進程突然被打亂,最大的贏家無疑是孟山都、先正達等農藥巨頭。
專家告訴中國證券報記者,農藥在國外銷售需要拿到當地的產品登記證。由于費用太高,比如在美國登記一個農藥品種需要幾百萬美元,甚至幾千萬美元,花費時間也很長,大部分登記證掌握在國外經銷商、生產商手中。作為全球最大的草甘膦生產國,中國企業只能作為原料供應商處于價值鏈底端。要提升話語權,必須提高產業集中度。沒想到曙光剛剛出現,形勢就又發生了改變。
在接受中國證券報記者采訪時,中國農藥工業協會有關人士不無擔憂,“草甘膦現在‘太熱’,希望下一步的環保核查能切實壓住新一輪產能擴張。”吳孝舉則表示,企業也不希望價格漲太高,否則,行業將出現大起大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