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年多在10月就啟動的化肥冬儲,今年顯得格外不同,臨近11月底經銷商不著急備肥,農民不著急買肥,仿佛沒有人在意這場年終的“集體采購”。
對于這種反常現象,許多業內人士卻沒有感到意外,化肥行業行情低迷、經銷商心態謹慎、貨款壓力大、假冒偽劣商品沖擊等,都成為今年冬儲推遲“心照不宣”的理由。雖然市場或多或少地在走貨,但給人的感覺總是提不上氣,不溫不火的行情讓人發懵。種種跡象表明,化肥市場正經歷著又一輪下行探底的行情。
產能嚴重過剩等導致市場低迷
“當前化肥市場形勢是產能嚴重過剩導致價格競爭,低利化已成為常態。”11月30日,江西沃爾得農資連鎖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胡盛告訴記者,“行情不明朗,各級經銷商幾乎沒人敢大批量進貨。”
農資賒銷嚴重,農資經營商面臨巨大資金風險。“錢都沒有回來,哪有資金進化肥?”景德鎮市鑫凱農資公司總經理陳新旺說,化肥行情一直在下跌,也讓他遲遲不敢將錢投進去。
“農資商品質量良莠不齊,假冒偽劣產品的沖擊,使正規生產企業步履維艱。”江西六國化工有限責任公司總經理洪細安憂慮道。
江西浩倫農業科技有限公司副總經理張撫安分析道,目前,國內各大農資廠商的無序競爭,使江西化肥市場成為價格戰的陣地,也使農資特別是尿素資源“稀缺”的江西省倒成了國內農資價格的“洼地”。
“我們不急著買肥,畢竟我們有8800畝水稻面積,復合肥、尿素和BB肥加起來一年要500多噸化肥,還是要考慮成本的。按照慣例,明年3月份臨時進貨反而不會漲價。”江西國旺實業有限公司農業部負責人盧江蘇胸有成竹地告訴記者。
盡管冬儲阻礙重重,但多數受訪者表示,12月中下旬會是今冬淡儲的開啟點。“鑒于今年冬儲面臨的環境較為復雜,對一些廠家或經銷商來說,伺機而動、順應市場行情變化,不要貪多求大,恐怕是目前較好的選擇。”省供銷社有關負責人提醒道。
探索直營店、差異化經營等多渠道開拓市場
如何讓“冷淡”的化肥冬儲市場“熱”起來?
“我們的傳統營銷模式是分銷模式,風險主要在于賒銷、價格波動太大、假冒偽劣產品的沖擊等方面,現在實行直營模式,好處是禁止賒銷、資金回轉快,有利于品牌的推廣,網絡執行力強。”胡盛如是說。
“今后的出路就是產品突出差異化,化肥、種子、農藥一起上,品質實行高端化;廠商合作,競爭共贏。”江西開門子肥業集團有限公司副總經理劉強說,為有力占據市場,化肥企業應該生產廠址本地化,把化肥業務直接做到鄉鎮去,做到農民身邊去,帶動企業發展。
張撫安告訴記者,他們已在本地東鄉縣選了一塊160畝的地建設標準化化肥廠,馬上開工。“我們全部采用機械化生產,減少勞動力,降低成本,讓利農民。”
談起出路,廠家和經銷商們的“破局”之舉令人欣慰。有的廠家說,液態肥是江西今后化肥業的發展方向,應把液態鉀肥、液態磷肥、液態氮肥三合一,推廣滴灌技術,這將是開拓化肥市場的利好。有的經銷商說,要成為國內幾個化肥大品牌的總經銷總代理,提高銷售率,讓農民受益。出路種種,無論何種方式,大家都將服務型營銷作為企業的創新之路,爭取農民們的青睞。
建立農資商品信息資源庫規范市場行為
對于假冒偽劣農資商品對農資市場的沖擊、對三農利益的損害,許多企業和經銷商都深惡痛絕。期待破解今冬明春農資市場不良風氣“利器”上陣,已成廠家、經銷商和農民的迫切愿望。
“一年來,工商部門開展了‘紅盾護農’行動,全省查處假肥假藥假種子案件3100多起,強化了農資市場監管,維護了農民利益。明年工商管理部門將建立農資商品信息資源庫,加大農資檢測力度,加強誠信市場建設,以示范促推廣,加強市場巡查與督查,減少執法過程中的隨意性。”在日前召開的省農資協會會議上,省工商局市場處處長劉章明的承諾,讓廠家和經銷商信心大增。
在南昌縣蔣巷鎮玉豐村,53歲的種糧大戶吳國愛跟記者算了筆賬,他家里有108畝水稻,用的都是省名牌化肥,比用其他肥一畝產量高出80斤,全年化肥支出2.4萬元,收入卻達10多萬元。“我用自己的實際行動告訴身邊的農戶,用正規廠家的化肥對國家和自己都有好處。”
“省農資協會將主動聯合省工商局、省質監局嚴把質量關,從源頭上杜絕假冒偽劣農資商品進入流通領域。我們將全力以赴幫助各化肥經營企業抓住時機,做好化肥淡儲工作,滿足農業生產需要。”省農資集團黨委書記段保壽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