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在江蘇南京舉辦的中國農藥高層論壇上,農業部農藥檢定所所長隋鵬飛透露,新《農藥管理條例》將在今年12月前出臺。
隋鵬飛表示,近年來圍繞著農藥所產生的一系列公眾問題,凸顯出中國農藥產業的管理、服務和宣傳,已經不再適應農藥產業、農業行業和公眾知情需求的發展。不過這種局面有望很快得到扭轉,新《農藥管理條例》的出臺,將著重解決“不是什么人都可以賣藥,不是什么人都可以用藥”的問題。
隋鵬飛介紹,經過幾年調研和近一年時間排隊等簽,目前新條例獲簽排期已近,最遲可在今年12月份出臺。隋鵬飛說,與舊條例相比,新條例將在以下幾個方面有所區別,一是破除發展制約,鼓勵企業創新,允許任何人申請新農藥登記,不再受生產企業定點限制;二是借鑒創業板,在沒有投產之前,登記證可像股票一樣轉讓,直至到生產企業為止;三是全面放開委托加工,推動資源共享;四是允許已經取得登記證的企業,向其他企業轉讓登記資料,加快主動退出農藥行業的速度;五是設立經營許可,解決賣藥問題,在將全國35萬個經營店縮減的同時,建立產品流向可追溯,實施農藥召回制度;六是對登記造假企業,一經發現,5年內不能再申請新產品登記。
隋鵬飛還梳理了近80年來我國農藥產業的發展歷程:從上世紀40年代前的無機農藥階段,到上世紀70年代前后有機磷、有機氯等農藥大行其道,再到近10多年來,以氯氟氰菊酯、氯菌酯等低毒農藥為主流的現代農藥階段。整個發展過程中,用藥量一直在下降(1980年前500克/畝,到現在只需10多克/畝),環保意識在提高。
但隋鵬飛同時強調,我國農藥產業也暴露出了不少問題,其中海南的問題豇豆事件、湛江韭菜農藥超標事件、香蕉乙烯利事件成為公眾關注的焦點。而由農業部農藥檢定所進行的 “進戶進店進工廠”調查,還發現了當前農藥產業存在的普遍問題:農藥使用普遍超劑量、添加隱性成分成為潛規則、經銷商主導農民用藥、阿維菌素用油膏取代原藥、洋品牌得寵、基礎執法難度大等。“即將出臺的農藥管理條例,將有望解決這些問題。”隋鵬飛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