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響化肥銷售的因素
受全球經濟疲軟的影響。經濟增長的步伐趨緩,出口增速回落,固定資產投資增長低于預期,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幅創近5年新低。化肥產業在進入7月后,逐步下滑,市場價格在上半年相對高的價位回調,企業效益下滑。
供大于求仍是化肥全行業當前的主要危機。產能增加:去年年底全國二銨產能是1763萬噸,而今年建成投產的磷酸二銨裝置預計新增產量接近300萬噸,截止到2012年底,預計磷酸二銨產能將達到2091萬噸,過剩壓力加劇。
產量增長:今年1-6月份二銨產量為687.71萬噸,去年1-6月份產量為 617.09萬噸,同比增長11.44%。6-10月份國內產量約550萬噸以上,秋季二銨可供應量超過450萬噸,但國內秋季市場實際需求僅約250萬噸,供大于求給企業帶來很大壓力。
出口量大幅下降:今年出口關稅調整后,出口量明顯降低,預計今年磷酸二銨出口量約300萬噸,較去年減少100萬噸。由于出口價格低,磷肥出口基本不盈利。
產能增加、產量增長、出口減少,嚴重導致市場供大于求。當前各廠家的主要精力放在中原市場的秋銷上,11月后主攻一季市場,因此,過冬的壓力可能更大。
生產成本增長的壓力。肥企磷礦石、硫磺、電價等制造成本居高不下,人工成本也逐年提高。單從主要原料看,今年二銨較去年同期成本上漲約300元/噸。而農民收入增長緩慢,購買力不強,上半年氮肥的飆升已經吞噬了上調糧價的收益,所以對于其他化肥的施用,農民無奈只能維持最低量。因此,磷銨難逃價跌量縮,欲與磷礦同步漲價無疑是難上加難的。國家統計局出臺的1-5月統計數據表明,磷復肥行業主營業務收入利潤率下降到3.8%,較去年全年行業平均利潤率5.3%有明顯下滑,磷銨骨干企業效益更是大幅下滑。
以次充好、惡性競爭的市場環境。農資市場存在亂象,此前的很長時間及未來相當長階段內,市場仍然會是一個無序競爭的狀態。特別表現在復合肥,更為普遍。由于準入門檻低,造成目前復混肥企業在全國遍地開花,引發了嚴重的產能過剩和惡性競爭。
農作物受災等影響農民購肥積極性。
近幾年,當地農民種地的積極性越來越差,今年尤其突出。過去每年至少種兩季莊稼,現在很多地區只種一季了,而且種植面積大幅減少。因人工值錢,種小麥收益低,河北、西北不少地方秋季不種,留作來年種春玉米、花生等效益好的作物,導致秋季用肥量減少。從實際情況來看,今年國內各地的受災情況嚴重,除了東北和華北部分地區玉米受到粘蟲災害的影響出現減產,今年山東、河南地區玉米播種期干旱嚴重,江浙等地區受到臺風災害。糧食、棉花等受災減產又影響農民的種植積極性,經銷商拿貨積極性也受影響,發生一系列連鎖反應。
企業自我突破積極應對
經濟蕭條對企業而言是最困難的考驗之一,各大企業紛紛強化自身來應對困境。以六國化工為例,他們采用五措施應對市場:1.強化產品質量與服務。與其盲目猜想或消極等待,倒不如拿出最大誠意提供實質保障。2.開展新型肥料技術創新。推進單質化肥和傳統化肥的改性、增效,實現肥料品種差異化,滿足不同作物、不同區域的作物需求,走出產能過剩和同質化競爭的泥潭。3.大力開辟新興市場。4.產業結構調整。立足傳統化肥產品,向精細化工、高附加值產品領域拓展。5.緊跟行情靈活應對。根據各銷區各區域的市場特點,及時靈活采取不同應對辦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