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09年以來,以前幾乎與鉀肥共生的“壟斷”、“暴利”的字眼消失了,然而,價格回歸并未帶來人們預期的需求拉動,而是逐漸被邊緣化。當前國內運輸對于鉀肥價格影響較小,但是,質優價廉不僅沒有促動消費,消費誤區更壓制了市場需求。
從目前的化肥價格看,鉀肥的稀缺性并未體現出來。按照中國農資傳媒、百川資訊提供的數據,目前尿素平均出廠價格約為2200元/噸,按照含氮量46%計算,每噸尿素中單個氮元素價格為47.8元,64%的磷酸二銨平均價格為3300元/噸,單個磷元素價格為51.5元,60%氯化鉀青海鹽湖的出廠價格為3100左右,單個養分價格為51.6元。如果忽略各種肥料在整體經濟形勢下成本上漲的個體差異,對于“富氮、多磷、缺鉀”的中國來說,已經無法體現鉀的稀缺性價值。
專家認為:“雖然世界鉀鹽資源基礎雄厚,但新礦投入非常昂貴,而且建礦需要較長的時間。鉀鹽公司估計將花費28億元開發一個產能200萬噸的鉀鹽礦,而且至少需要幾年的時間。”中國更是鉀資源稀缺國家,但是,價格卻低于氮、磷等相對富饒的資源價值。
業內人士認為,鉀肥價格升高將引起復合肥氮磷鉀比例變化,最終導致高氮、高磷、低鉀甚至無鉀,這已經成為一種市場現象。在終端,農民同樣也是哪種肥料便宜買哪種。“當鉀肥價格過高時,農民就會增加氮肥、磷肥及復合肥的用量,減少用鉀甚至不直接施用鉀肥。”單純地對比價格,而不去考慮更能體現價值的性價比,成為一種消費誤區。特別是“買漲不買跌”的“怪圈”左右著市場心理,更影響了市場需求的提升。
目前,鉀肥施用主要借助復合肥“通道”,今年復合肥需求疲軟、價格受到壓制,將會影響鉀肥用量。有專家認為,對于長江流域等原本鉀肥施用不足的地區,水稻產量、質量將受到影響。“按照平衡施肥的概念,我國農業部門根據中國土壤情況,推薦氮磷鉀施肥比例為1:0.4:0.3,而中國在實際施肥中,肥料的應用情況僅為1:0.37:0.17,鉀肥需求受價格、傳統施肥觀念等多方面因素影響,需求仍未充分釋放。”
在化肥行業,貨緊價揚成為最主要的市場規律的體現。雖然鉀肥價格“回歸”撬動了單施推廣,但由于缺乏有力的政策扶持,憑借價格拉動需求略顯乏力。與此同時,專家所倡導的鉀肥單施是一種健康施肥理念,卻被視為是利益企業為贏利而采取推廣手段。特別是鉀肥施用缺少農業部門的消費引導和政策扶持,缺乏像氮肥、磷肥、復合肥、緩釋肥、有機肥等品種國家層面的政策推動。
目前,市場呈現一種奇怪的“談鉀色變”局面。相關人士認為,由于鉀肥的生產與市場集中度較高、礦產資源的不可再生等屬性,使其市場表現和價值不能完全參照氮肥的觀點去理解和解釋。鉀肥行業的發展需要國家出臺強制性標準,合理配置復合肥與鉀肥的比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