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藥是個好多人都說它不好,但實際上卻離不開的“角色”。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們對食品安全越來越重視,農藥也被很多人看成“萬惡之源”。隨著中國人口的不斷增長,糧食安全也早已處于危險邊緣,靠天吃飯的農業生產早已不符合當今社會發展的腳步。除草劑解放了勞動力,而農藥亦是具有殺蟲、殺菌和植物生長調節作用的重要生產資料,目前為止仍是人工和其他方式替代不了的。從這個角度來看,農藥不可或缺,中國農業生產需要農藥的保駕護航。在食品安全和糧食安全之間,農藥究竟該扮演什么角色?
有人說,有機農業就是完全不用農藥進行生產,但這樣的農業是一般人消費不起的。美國有一家著名的有機農業公司Whole Food,他們生產的蔬菜價格是普通蔬菜的5倍。而目前,我國的有機食品達到了普通食品10倍以上的價格。在牡丹江,有機大米在每公斤40元以上,如果我國全面推廣這樣的食品,在當前社會的經濟條件下,必定會有人被餓死。我們一直提倡滿足不同人群的不同需求,但大部分普通群眾仍把無公害安全食品作為首選。
那么,農藥使用與食品安全是不是魚和熊掌不可兼得呢?也不是,但角色轉變需要時間。任何絕對化的說法都是錯誤的,現狀應該改變,改變需要過程。
首先,我們要使用殘留低的農藥,相比較而言,高效安全的生物農藥應該大力推廣。生物農藥中,多是殺蟲劑和殺菌劑,除草劑方面的生物農藥很瘦,除草劑又占整個農藥的40%以上,所以生物農藥占農藥的比例最多達到20%-30%,而且目前我國生物農藥的比例還不到5%,與發達國家還有很大的差距。對生物農藥而言,我國應該有政策上的優惠,工業反哺農業,相關部門出臺更多的優惠方案,鼓勵農民使用生物農藥,提高生物農藥的產業規模,降低使用成本。
其次,應該加大對新農藥生產和研究的支持。農藥的開發是一種高科技的研究,需要很多人才。目前國家重視農業,卻不支持農業投入品的研發,以北京為例,醫藥企業很受市政府歡迎,但農藥企業卻遭到排斥。實際上二者對環境的影響、對經濟的貢獻率是一樣的。與醫藥研發相比,農藥還有大田應用的階段,農藥的研制面臨著比醫藥更復雜的環境,要求也更高、更難,但結果農藥貴了還沒人要,建議相關部門把農藥研制與醫藥研制放在同等的位置看待。
最后,希望相關部門加大禁用高毒農藥的力度。與幾年前相比,現在市場上的高毒農藥確實少了很多,但還應該限制更多,加快禁限用的步伐。
除此之外,還希望專業媒體要站出來多說專業的話,在食品安全和農藥作用上嚴謹求實,共同促進農藥在兩個安全的夾縫中角色的轉變。
北京燕化永樂農藥有限公司董事長 蔣勤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