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本報頻頻收到舉報:陜西省大荔縣化肥市場問題肥當道、品牌肥滯銷。記者日前深入大荔縣多個鄉鎮暗訪了十余家農資經營店,調查中幾乎每家都能看到問題肥料產品。有五成門店里問題肥料甚至成了農資店里的主角,施大壯、西洋、三環、云天化等品牌肥料反遭冷落。
“問題肥”登堂入室
置身大荔縣多個鄉鎮的農資市場,記者仿佛進入了“問題肥料”展覽館。
在兩宜鎮一家農資店,記者看到10余袋商標為“田管家”的硫酸銨鉀肥,該肥包裝袋上標注含量的大量元素并不是氮-磷-鉀而是氮-硫-鉀,含量為25-16-22。更讓記者詫異的是,盡管該肥料氮和鉀總含量超過47%,但它的零售價僅為2500元/噸,批發價更低至2200元/噸,而正規廠家同含量肥料的出廠價在2700元以上。
在該鎮另一家農資店里,51%含量硫基復合肥(氮磷鉀分別為17-17-17)零售3300~3400元,比正規企業的批發價低100~200元/噸。該肥料批發價更讓記者大吃一驚,僅為2700元/噸,比國內正規廠家15-15-15氯基復合肥批發價還低。記者發現其包裝商標卻完全是英文,按照國家標準,復合肥商標必須有漢語標識。
記者在范家鄉肥料市場看到的現象更為夸張。在掛牌為“農技服務店”的店門口擺放著兩人高、足有5余噸的“藍寶石”51%含量(氮-磷-鉀分別為18-12-21)復合肥。該肥零售價僅在3100元/噸左右,而正規廠家出廠價也在3400元。另外一家門店里擺滿了俄羅斯巴喬夫48%硫基肥(氮磷鉀分別為15-12-21)、俄羅斯斯科沃45%硫基肥(氮磷鉀分別為15-12-21)、挪威海邦魯(氮磷鉀分別為20-10-25)等進口的復合肥,這些肥料不僅零售價較國內正規廠家同含量產品出廠價低200~300元/噸,而且在包裝標識上均有不同程度的問題。比如“斯科沃”和“巴喬夫”上標注的仍是執行GB15063-2001標準,而根據國家規定,2011年6月30日后,肥料產品外包裝已禁止標注執行GB15063-2001,必須統一標注執行GB15063-2009。在第三家農資門店簡直可稱為“記者看到了標稱德國“獅馬化學”的硫酸鉀、俄羅斯“俄羅斯”和“阿康大三元”復合肥,撥打包裝袋上的電話要么無法接通,要么為空號。
在雙泉鎮、周家寨、安仁鎮等農資店里,記者也看到了大量標注以上品牌的廉價肥。為何該縣復合肥零售價比國內正規廠家同含量肥料出廠價還低?一位受訪經銷商對其中“貓兒膩”毫不隱晦:標注51%的復合肥真實含量能達到30%就不錯。據暗訪中一位農資店老板透露,這些廉價肥料偷的主要是磷、鉀含量,而氮甚至會超過標注量。原因是當地以果樹種植為主,氮量充足磷鉀短缺的肥料能讓果樹枝葉茂盛,雖然果子質量會下降,但農民很難察覺是肥料出了問題。
當地廉價肥究竟能偷多少含量?今年4月份當地有農民對標注16-16-16含量的某品牌復合肥進行過檢測后顯示,實際含量僅為18-0.8-0.1,總含量不足標注含量的一半。
“賣真貨”難做生意
假貨當道,堅持做真貨的經銷商日子很難熬。在安仁鎮記者偶遇到一位堅持賣真肥的經銷商,2010年他還能賣3000多噸肥,近兩年在廉價問題肥的沖擊下生意日漸慘淡,今年春季只賣肥不到100噸。“爛貨假貨到處都是,零售價比我從廠家進價還低,我賣多少賠多少。”已經干了20多年農資生意的老劉頭坦承自己被假貨打敗了,“賣假肥良心上過不去,賣真肥生意上扛不住,干脆不做了。”
即使賣廉價問題肥的經銷商也屢屢流露出對當地市場的無奈。兩宜鎮一位經銷商今年才蹚進了問題肥的渾水,“鄂中、宏福等大廠的代理商都來找過,我不敢接,弄過來賣不動啊。”該經銷商說。
當地賣問題肥料成了風氣,市場監管部門在干嘛?
暗訪中兩誼鎮一位零售商透露說,當地工商局隔三差五來檢查,看到這些問題肥也會例行拍照、取樣,之后便杳無音訊。記者看到,在兩宜鎮一些賣問題肥的門店里還赫然掛著當地工商局頒發的黑色牌匾:無假冒偽劣商品商店。
“查完還能賣?”記者問。
“能賣!這些肥都是由代理商找工商局打通關系就行了。”經銷商說。
記者多方調查得知,在兩宜、范家等地頻頻見到的問題肥主要由大荔縣的李某、馬某、秦某等人提供。除此三家之外,大荔縣還有十多家問題肥的供貨商。有零售商甚至向記者透露,其中有位李某某的供貨商是當地工商局職工。更有多個零售商表示:“只要從這些供貨商手上拿貨,工商部門基本不會找麻煩。”
在村民的指引下,記者找到李姓代理商位于大荔縣城向陽東路附近的一處隱蔽的肥料庫房。該庫房地處大荔縣東北角的城鄉結合處,面積約300平米,高約4米的黑漆大門上沒有任何標識。記者先后四次到庫房前查看,每次都是大門緊閉。守門人接受記者詢問時十分警覺,表示不知道庫房是誰的,里面存放什么貨物也不清楚。
“凈市場”誰來創造
當地工商部門是否在縱容問題肥?記者5月11日走訪了大荔縣工商局相關負責人。
聽到記者在范家鄉等地肥料市場看到的市場亂象,該局市場規范股股長張光輝表示如此嚴重的問題還是第一次聽說。張光輝解釋說:兩宜鎮工商所負責兩宜、范家等地肥料市場的日常監管,該所所長因病休假已半年多,不排除當地農資商戶趁機鉆空售假肥。
“縣工商局去年5~6月份對當地化肥市場進行過一次大規模檢查,期間一共抽查了40~50個品種的肥料,僅4~5個不合格,其中2個品種的代理商還提出復議。當地肥料市場總體來說還算不錯。”張光輝補充說,今年2月以來大荔縣工商局開展了“紅盾護農”百日農資執法大檢查,截至記者采訪時,該項檢查仍在繼續。
記者又采訪了經檢二隊隊長董能華。他表示,3月至今大荔縣工商局已到一線檢查多次,其中3~4月份抽檢了30多個品種,抽檢的30個品種中不合格率約30%。“五一”之前縣工商局曾到范家鄉、兩宜鎮等地檢查,對其中的幾個產品進行了抽檢。
董能華出示的幾份抽檢單顯示,抽查的主要是史丹利、金沙江、艷陽天等知名品牌。而記者暗訪時見到的“田管家”、“海邦魯”、“巴喬夫”、“俄羅斯”等品牌并未在抽檢之列。記者問及沒有抽檢這些品牌的原因,董能華的解釋是:這些肥料可能是近期才上市的,當時并未見到。然而,此前記者在范家鄉暗訪時一位農資店老板曾透露:這些肥料從3月份上市到5月初已賣了幾十噸,期間并未有下架。針對“工商局員工李某某代理問題肥料”的傳言,董能華表示不清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