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7月,寧波市農業部門組織的測土配方施肥普及行動現場會上,寧波金泰惠多利農資連鎖有限公司展示的一臺綠色智能配肥機裝置,引得行人紛紛駐足觀看。技術人員在鍵盤上輸入幾個數據,啟動開機按扭,短短幾分鐘的轟鳴聲過后,一批配制好的有機復合肥就從機器里吐了出來,直接流入包裝袋中。
這是金泰惠多利公司花了大價錢從廣東某企業引進的全省首套智能配肥機。該機器配備有尿素、氧化鉀、磷酸二銨等8種肥料,從中抽出任意4種,就可以配制出水稻、蔬菜、瓜果等不同農作物所需的各種配方肥料。該機器還可與當地的測土配方施肥信息化系統實現聯網。用戶在選擇配方肥時,只需在屏幕上點擊輸入某處田塊、種植作物以及面積等數據,機器就會根據農業部門提供的測土配方信息,自動篩選出配方,然后進行配肥。
機器展出后,前來參觀的包括政府官員、農業系統的技術專家等均十分認可,農民朋友更是一片叫好聲。現場會當天,公司就接到了不少訂單,事后多家媒體對此事進行了報道。
一晃大半年過去了,這臺曾經大出風頭的智能配肥機現在怎么樣了呢?銷出了多少配方肥?有沒有被推廣到更多地區?面對記者拋出的一連串問題,金泰惠多利的余經理嘆起了苦經:“剛引進的時候,確實大家都很看好,但是進入實際運營后,卻遇到了很棘手的問題。農業植保部門是很認可的,認為這是一條推廣測土配方施肥的有效途徑,應該大力支持;執法部門卻認為這屬于生產設備,必須同時擁有生產許可證和肥料登記證才行,否則不能從事生產,更不能進入流通。”
從公司的角度來說,要符合執法部門提出的三證俱全的條件,根本就不可能做到:首先按照現行的化肥管理規定,年產能5萬噸以下的化肥生產裝置,國家已經不予審批辦理生產許可證;配方肥作為個性化的施肥方案,品種多而用量少,給每個配方品種都辦理一個相應的化肥登記證,也不現實。對于金泰惠多利反映的情況,當地農業執法部門雖然表示理解,但是很難辦。
實際上,農業執法部門檢查的只是化肥登記證,生產許可證則歸口質量技術監督局管理,此外如果沒有三證,工商部門也有權進行查處。所以說,即使農業執法部門予以“通融”,惠多利的配方肥銷售仍然會面臨諸多障礙。
“既不能批量生產也不能進入流通,目前我們就只能坐等農戶上門來訂制。這邊種糧大戶不多,農民購肥還是十分零散和隨意,今天你來訂個幾百斤,明天他訂個一兩噸,機器開開停停,停停開開,我們是賠本賺吆喝,機器轟隆隆一轉,連電費都賺不回來。”余經理說,“其實經過這些年的宣傳、示范,測土配方施肥的優點很多農民已經接受了,但是還差‘最后一千米’,就是把配好的肥送到農戶手中。我們原來的設想,農業部門負責建立好各地的測土配方信息系統,我們經銷商根據信息系統提供的數據,用智能配肥機配制出相應的配方肥,向不同區域、領域的農戶定向銷售。雙方合力來推進測土配方施肥。但是現在看來,這個設想還存在著很多政策上的障礙。”
那么在其他省份,智能配肥機的命運如何呢?記者聯系了余經理提供的設備制造商廣東某公司。據該廠介紹,他們的機器在廣西、廣東以及海南地區銷量都不錯。惠多利遇到的問題,上述地區的經銷商也同樣遇到過,后來在當地農業管理部門的協調下,農業執法部門對智能配肥機的廣泛使用采取了較為靈活的處理方式。
浙江省磷復肥行業協會秘書長張樹人指出,測土配方施肥是一項利國利農的國策,國家花了大量人力物力來進行推廣,目的就是為了讓更多農民切切實實感受到科學施肥帶來的經濟效益和環境效益。作為政府來說,各部門對于測土肥方施肥的科學性和必要性要形成共識,現在正處于測土配方施肥大力推廣的階段,當務之急是采取一切有效的手段,盡可能為測土配方施肥的推廣應用創造寬松的政策環境。而對于那些明顯不利于生產力發展的規定,主管部門除了應該及時向上反映建議修訂外,還應該在法律許可的范圍內采取相對靈活的處理手段,完全沒有必要固步自封、畫地為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