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知識產權局專利復審委員會化學申訴處副調研員李新芝:農藥企業應該采取的知識產權戰略,不外乎主動戰略、防守戰略和混合戰略。
主動戰略包括4個層次:首先是培養知識產權意識,及時申請專利。企業應爭取在農藥登記或申請生產批準證書之前提交專利申請,這樣在辦齊各種手續之前基本就可獲得專利授權,從而享有市場獨占權。其次是組建企業獨立的知識產權部門,以進行充分的產品開發、專利申報調研以及授權產品市場侵權行為的取證和查處等工作。再次,通過合作、洽談、購買等方式實施專利技術,獲得他人的專利許可。最后是了解農藥專利訴訟的一些基本知識,以積極應對或提起專利侵權訴訟。
防守戰略包括兩個層次。第一是監視、排除阻礙企業發展的專利技術,包括向專利復審委提起專利無效以及所謂的“文獻公開戰略”;第二是規避其他企業的專利,通過某些配比、溫度等條件的改變,繞開專利的保護范圍。
混合戰略則是主動戰略和防守戰略的混合體,主要體現為企業一手引進專利技術,一手獨立進行產品開發并積極申報專利。
國家知識產權局專利局化學發明審查部楊明:2000年之前,中國在環保農藥技術領域的專利申請以國外申請人為主;2000年之后,國內申請人在該領域的年專利申請量一直領先于國外申請人。目前,我國已形成環保農藥專利申請以國內申請為主體的格局。但比較國內外創新主體類型可發現,國外申請人中企業占 90%以上,而國內申請比例最大的是個人,其次是高校、企業和科研機構。由此可見,國內創新力量在環保農藥技術領域比較分散,國內農藥企業的專利保護意識與國外相比有一定差距,且多數申請人不注重海外專利布局。
因此,我建議國內農藥企業應加強與高校和科研院校等創新主體的合作,充分整合資源,在加強農藥創制積累的同時,還要有所側重,確立技術突破的方向,發展高效、低毒、低殘留的農藥產品,以提高企業的創新力和國際競爭力。此外,企業還應該重視專利申請和保護策略,在立足國內市場的同時,盡量在國外申請專利,為日后在國際市場競爭中掌握主動權夯實基礎。
工信部產業原材料工業司石化處處長張文明:目前我國農藥行業自主創新能力不強,規模以上企業投入研發的資金占主營業務收入的比例僅為0.7%,相比發達國家的10%~20%差距太大。同時農藥產業結構還不太合理,行業集中度偏低、產能過剩的問題突出;產業布局和區域能源、資源承載能力不相適應;中小企業的發展活力還有待增強。另外,行業過度依靠投資帶動和出口帶動,資源能源的消耗和低成本要素投入也值得重視。這種粗放型的增長方式在全球經濟大變革、世界經濟增長模式發生變化的今天,將越來越受到限制。
目前我國農藥行業核心競爭力不強,經濟效益不高,缺乏具有國際競爭力的企業集團和具有國際影響力的著名品牌。很多農藥產品出口之后,已經看不到生產企業的標識。因此,要實現農藥生產大國向強國的轉變,除了完善科技創新體系外,企業品牌和口碑的建立也必須重視。
上海市農藥研究所副總工程師張一賓:目前國內生產的農藥品種有260多個,而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品種不多,大部分農藥品種都是仿制產品,仿制對象是國外過期或不受保護的專利產品。國外農藥企業專利產品眾多,僅德國拜耳就有81項專利,巴斯夫則擁有29項專利。相比之下,國內農藥企業市場競爭能力相對較弱,需要靠自主創新來提升。
中投顧問化工行業研究員常軼智:除了產能過剩外,我國農藥行業還存在產品同質化情況嚴重和行業競爭秩序混亂等問題。中投顧問發布的《2011~2015年中國農藥市場投資分析及前景預測報告》顯示,由于我國農藥產品的技術含量不高,產品同質化情況較為嚴重,目前國內農藥行業同品種生產的企業較多,這使得企業之間容易互相壓價,造成不合理的市場競爭。
因此,積極創新、進行產品結構調整、加快產業升級已成為我國農藥行業“十二五”期間的發展重點,預計未來我國農藥行業的核心競爭力將能得到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