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近日參加了全國農藥協會秘書長聯席會議暨農藥行業媒體工作座談會。會議透露出的消息發人深省:農藥行業遭遇多重瓶頸,陷入生存發展危機。
有幾種現象可以反映農藥行業的危機:第一,惡性競爭已經到了白熱化的地步,不禁讓人聯想起春秋戰國時代的混亂局面。當前國內農藥企業有上千家,數量多但規模小,產品多為技術含量和附加值低的老產品。外部經濟環境一旦惡化,農藥行業出口盈利的好日子也就走到了盡頭。國內市場雖然巨大但畢竟已趨于基本穩定,快速增長的同質化產能,遭遇原地踏步甚至有所萎縮的市場需求,其結果必然就是產能過剩和惡性競爭。受此影響,國內農藥企業普遍反映效益下降明顯,平均利潤率已降到5%左右。
第二,外資正悄然進入,來勢洶洶。發達國家經歷百余年的發展,其農藥市場已經高度整合,三五家農化一體化巨頭擁有雄厚的資本、技術、人才和服務實力,牢牢把持著世界市場的命運和走向。有一組數字可以看出當前國內外農藥行業的差距:在農藥工業強國日本,其原藥企業人均產值有的高達4000萬元,而國內平均僅為50萬元,相差甚為懸殊。這些農化巨頭攜其專利產品和優質成熟的配套服務,先以低價策略占領他國市場,等他國競爭對手紛紛退出、市場形成某種依賴的時候,再大幅提價,賺取最大化的壟斷利潤。這種情況近兩年已經在我國出現,外資正乘國內農藥產業“虛弱”時大舉入侵,值得高度警惕。
第三,經營環境日趨緊張。國內農藥企業多為中小企業,除信貸緊縮、稅負偏重、勞動力成本大幅上升等中小企業通病外,行業還面臨著日益沉重的環保壓力。尤其是勞動力成本上漲,已成為農藥企業當前最為棘手的難題。據安徽省農藥協會一位負責人介紹,目前合肥市郊的農藥企業工人月工資已漲到3500元,依然招不滿,偏遠一些的企業更是招不到人。
可見,我國農藥行業目前遭遇的發展瓶頸,不是個別、偶然現象,也不可能指望短期內輕易地突破。正如一位與會代表所說:“全行業要有充分的思想準備,必須蓄積起相當的爆發力才能突破瓶頸,否則行業就只能在目前這種初級的發展階段兜圈子。”
突破的方向其實也已經很明晰,那就是走自主創新和差異化發展之路,讓每家企業都有自己的核心技術和拳頭產品。抓緊規范和凈化市場秩序,淘汰落后企業和落后產能,加快行業兼并重組步伐,嚴打假冒偽劣,保護好知識產權。
飛機必須克服自身重力才能起飛,火箭必須掙脫地球引力才能翱翔太空。發展層次越高,要掙脫阻力、實現新飛躍的難度也越大,所需要積蓄的力量也就更大。改革開放30多年,我國農藥工業排除萬難,實現了由小到大的重要飛躍。如今,行業又面臨著由大到強的歷史性重任,必須認清緊迫形勢,拿出更大的智慧、更大的勇氣去攻堅。
一葉知秋。農藥行業的艱難現狀,石化各行業或多或少地都在經歷。石化行業要突破自我、獲得更大發展,更需要凝聚全行業力量,改革攻堅,奮力突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