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由中國農業科學院植物保護研究所、中國植物保護學會植保產品推廣工作委員會、《農藥市場信息》編輯部聯合主辦的“殺菌劑發展與推廣應用交流會”在山東濟南隆重召開。大會緊扣當前市場發展趨勢,專門設置了政策解讀、市場分析,應用技術介紹以及銷售策略等環節,來自農藥生產企業、科研院所以及植保農技推廣等相關部門近250人參加了此次交流會。
殺菌劑發展勢頭強勁
隨著農作物病害發生越來越重、新的病害不斷涌現,殺菌劑用量呈逐年遞增趨勢,在農藥三大類中的比重也逐漸加大,其市場前景廣闊,發展形勢愈加引人關注。據國家統計局統計數據顯示,2011年我國農藥總產量達到264.8噸,其中殺菌劑原藥產量為15.2萬噸,同比增長1.3%,占農藥總產量的 5.7%。
中國農藥工業協會副秘書長曹承宇介紹說,我國殺菌劑原藥生產企業主要分布在16個省(區、市)。其中殺菌劑原藥產量最大的為江蘇,產量為6.29萬噸;其次是四川,產量為1.73萬噸;再次為安徽,產量為1.23萬噸。
“目前我國農藥市場對殺菌劑的需求比較旺盛,2011年殺菌劑的數量、進口量和出口量的增幅均超過20%,國外公司殺菌劑市場占有率不斷攀升,份額已達25%-30%,國內外產品競爭日趨激烈。”關于我國目前殺菌劑產品的登記情況的相關內容,農業部農藥檢定所生測室博士李賢賓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截至2012年1月,國內殺菌劑登記產品5855個,占總數的24%,其中殺菌劑臨時登記379個,正式登記5476個,各占總數的6.5%和 93.5%;單劑3847個,混劑2008個,各占總數的65.7%和34.3%;原藥登記586個,占總數的1/10。
“目前殺菌劑國內生產企業共有1065家,約占農藥生產企業的50%,殺菌劑原藥生產企業260家,占殺菌劑企業24%。2009年至2011 年,生產企業有882家,原藥企業有140家,分別約占殺菌劑生產企業、原藥企業的83%和54%。可見,近年來殺菌劑發展勢頭之強勁。”李賢賓介紹說。
產業發展亟待厘清方向
隨著殺菌劑生產的不斷發展,與農藥工業其他品種一樣,長期積累的矛盾和問題也逐漸顯現。”曹承宇表示,這些矛盾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一是產業集中度低,企業規模小;二是品種結構不合理;產能嚴重過剩,產品同質化現象明顯;三是自主創新能力弱,技術裝備水平低。
曹承宇介紹說,隨著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們更加關注農產品的質量和安全,關注生態環境的安全,食物結構也發生了很大的變化,蔬菜、水果的比重逐步提高,我國農業的種植結構隨之發生變化,蔬菜水果的種植面積也在逐年提高。因此,他強調,為適應國內市場需求的新形勢,在農藥工業“十二五”發展規劃中除進行產業結構的調整之外,產品結構也放在同等重要的地位。殺菌劑產業也將進一步向大型化、集約化方向發展。此外,在品種結構的調整方面,規劃明確指出 “積極發展果樹和蔬菜用新型殺菌劑和病毒抑制劑,用于溫室大棚、城市綠化、花卉、庭院作物的殺菌劑等”。
“面對殺菌劑市場的迅速升溫,整個產業亟需厘清方向、對未來之形勢作出理性分析與全面、深度的解讀,以實現農藥產業在“十二五”期間健康、有序、穩步運行。”全國農技推廣服務中心高級農藝師梁帝允的看法同樣具有針對性。
對此,李賢賓告訴記者,即將過專利保護期的優秀品種會成為國內企業爭相登記的熱點品種,三唑類產品仍將是企業登記的熱點類別,尤其是含氟三唑類產品。此外,今后殺菌劑登記取消臨時登記,登記門檻提高,殺菌劑登記數量將會受到一定程度的影響。市場熱點產品亦將是登記熱點品種,企業跟風,一哄而上的現象短期內還會存在。
殺菌劑使用需合理、科學
果樹、水稻、蔬菜病害發生后,殺菌劑的使用現狀如何?會上,來自安徽省農科院植保所、河北省農業有害生物綜合防治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山東農科院植保所的有關專家分別就當地具有代表性的作物在殺菌劑的使用方法和措施上進行了詳細的講解。專家們一致表示,科學使用殺蟲劑必須做到預防為主、科學用藥、綜合防治。不僅需要根據防治對象選用殺蟲劑、適時施用殺蟲劑,而且還要注意使用濃度和施藥質量,做到不同的作用方式的藥劑輪換使用。
“使用殺菌劑,能有效控制農作物病害的發生危害,確保農作物生產和農產品質量安全等發揮了重要作用,但殺菌劑在使用上仍然存在著不少的問題。” 針對一些病蟲害防治可供選藥劑少、殺菌劑使用不當造成的藥害事故、農民濫用殺菌劑導致病菌產生抗藥性及殺菌劑過量使用造成的殘留超標等問題,梁帝允同樣表達了自己的對策和建議。
他認為,第一,需要開發與應用殺菌劑新品種,以解決部分病害難以防治、抗藥性、農藥殘留等問題,如近年來我國自主開發了一些廣譜、高效、低毒的殺菌劑品種;第二,注重加強市場和使用管理,首先從源頭上抓生產企業和流通企業,堅決打擊生產與銷售假冒偽劣農藥行為,禁止銷售國家和當地政府明令禁止使用的殺菌劑、擅改農藥標簽、擴大殺菌劑使用范圍和防治對象,其次要強化使用技術指導,開展種植大戶、農藥經銷商和基層農技人員的技術培訓,指導農民科學使用殺菌劑;再次,推廣先進的施藥技術,通過推廣細霧噴霧技術、靜電噴霧技術等,提高殺菌劑在靶標上的沉積率,提高殺菌劑的防治效果和有效利用率,減少農藥飄失對環境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