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以來,電價上調、化肥出口新政出臺,一波一波的政策使得原本已經不甚明朗的冬儲市場讓人更是抓不住節奏。
“漲價看需求,跌價看成本”。自12月開始國內電價平均上調3分,這使得尿素的生產成本增加了30~50元(噸價,下同)不等。電價上漲的消息一出臺,為原本低迷的尿素市場注入了一劑強心劑,在近半個月的時間里,全國尿素主流出廠報價由12初的2000~2150元,一度漲至2080~2200元。這100元左右的上漲不乏炒作因素,但是在最初的漲價階段則是由成本支撐,這也說明當時國內尿素企業已經到達了成本和價格的平衡點。
再來說說關稅政策,尿素的出口政策基本不變,但是明確了基準價為不含稅價格。這在無形中使得明年尿素出口利潤將增加150元左右。另外,明年氮磷二元肥和10公斤以下的小包裝產品出口將從嚴,出口窗口期同磷銨(6~9月),淡季關稅7%,旺季75%。肥料用氯化銨出口窗口期同尿素(7~10月),關稅稅率同上。從整體來看,國家對化肥出口保持收緊政策,但是卻比之前的傳聞要相對溫和。
近幾年,不論是生產企業還是經銷商,心態都發生了明顯的轉變,大家的自我保護意識明顯增強。一旦面臨虧損,企業自愿減產。經銷商存貨膽子也變小了。不論是生產環節還是流通環節,尿素庫存都處于低位。
近兩年,化肥市場規律日漸混亂,從前淡季儲肥旺季銷的操作模式已經無法保證盈利。農資人最深刻的體會是做化肥越來越難了。其實這是行業發展的規律,在行業發展的最初,入市就能掙錢,但是隨著行業自身的進步,必然要經過一番優勝劣汰,而對于人們直觀的感覺就是生意變難做了。
當多數經銷商都因為尿素行情變化太快而不愿意做尿素的時候,換一個角度想,這樣的行情也為經銷商帶來了機遇。只要掌握好市場的節奏,踩對了拍子,就可能遠遠地甩開競爭者。
而面對國內由于限電、氣荒帶來的產量下降問題,煤價上調傳聞、冬運問題,要不要出手還要經銷商自己拿主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