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國進口鉀肥重要的供應商白俄羅斯鉀肥公司(BPC)北京代表處首席代表司元功放出口風,預計于12月與中國方面進行2012年鉀肥進口的相關談判。對于2012年合同談判價格,司元功稱,目前國際市場上氯化鉀的最高報價已達到570美元(噸價,下同),歐洲的主流價格是530美元,印度最新執行的合同價也是530美元,BPC對中國的報價肯定不能低于印度。
據了解,中國鉀肥進口價格從2007年的242美元,到2010年的350美元,到今年上半年的400美元,再到下半年的470美元,一路飆升。每次談判前,中國都做出了下決心不接受的姿態,但仍舊擋不住價格的上漲。如果明年進口價格再漲到530美元,那么意味著上漲幅度將達12%以上,再創新高。面對如此天價,中國會接受嗎?
拒絕的底線:企業農民都接受不了
業內許多人士認為,中國不會接受這一天價。
中化化肥有限公司副總經理馮明偉說,中國是個缺鉀國家不假,但是近年來,中國鉀肥工業發展很快。目前青海、新疆的鉀肥產量已支撐了中國鉀肥需求的半邊天,預計今年國產鉀肥總量能達到450萬噸(折100%氧化鉀,下同)。正是由于中國鉀肥工業的迅速崛起,我國鉀肥的對外依存度已由10年前的90%降到了現在的50%~60%,中國在談判中越來越有話語權。
“從進出口企業來說,如果進口價過高,我們會面臨虧損。2008年進口鉀肥價格高企,我們就虧損了14.4億元。530美元的高價無論如何難以接受。”馮明偉說。
四川開元集團總裁趙思儉分析說,中國目前已有七八家企業海外找鉀,有的經過這幾年的勘探,已具備開發條件,到明年可以形成80萬噸的產量。“我們在老撾的項目分三期,在建的50萬噸明年投產,到2016年,開元老撾項目的產能將達到300萬噸。這些都增加了中國鉀肥行業的談判能力,所以我們可能不接受這個價格。”趙思儉說。
山東施可豐化肥股份有限公司執行總經理李宏祥說,作為復合肥生產企業,如果明年鉀肥進口價過高,企業會減少用量。因為如果提價經銷商接受不了,農民更接受不了。“2008年金融危機的時候,由于鉀肥價格漲得太快,好多復合肥企業前期訂的合同毀了單,使我們很被動。”李宏祥說。
貴州西洋肥業有限公司總經理賈啟彬也表示,當45%(氮磷鉀各15個養分)含量的硫基復合肥零售價超過3750元/噸的時候,農民接受起來就比較困難了。企業在生產復合肥產品時,不得不根據原料的價格去調整配比。如果原料價格過高,市場不接受,企業只能考慮減產。
SQM(北京)貿易有限公司中國區銷售和市場總監張貴民則從國內農民的承受能力來說明530美元的價格不可接受。他表示,雖然從進口價格看,中國的鉀肥價格處于世界鉀肥價格的洼地,但是從終端消費者拿到的鉀肥看,中國的鉀肥消費價格與國際基本持平甚至高于國際價格。就拿歐洲來說,目前歐洲的鉀肥到站價為530美元,約合人民幣3392元,當前中國港口氯化鉀已經賣到了3200元,而從港口到消費者手中還需要經歷較多的環節,因此鉀肥到消費者手中時,價格又多了好幾百元。而歐洲雖然到站價比中國高,但是由于當地都是大農場的種植模式,從港口到消費者手中增加的成本僅在5%左右,所以歐洲消費者用到的鉀肥價格甚至比中國低。再看印度,印度雖然進口鉀肥價格可能比中國高,但印度政府有相應的補貼,所以農民施用的鉀肥成本也不會太高。而中國是小農經濟,農民的農產品價格非常低廉。如果鉀肥價格過高,必然會影響到他們的購買力,從而減少鉀肥的用量。
接受的底線:自給率太低缺口太大
也有一些業內人士認為,為了保證我國的糧食豐收,中國可能不得不接受。
趙思儉又分析說,目前全球已探明鉀鹽礦儲量約100億噸,但其資源分布嚴重不均衡。加拿大、俄羅斯、白俄羅斯、巴西4大國的鉀礦儲量占世界總儲量的 90%以上,而中國的鉀礦儲量只占全球的2.2%。今年國產鉀肥總量能達到450萬噸,但面對國內1000萬噸的鉀肥需求,也還顯得捉襟見肘。雖然國內企業海外找鉀也有可能彌補國內不足,但這么多企業出去才剛剛取得勘探權,要經過長時間的勘探,才能探明有沒有鉀,然后進行可行性研究、環境評估等一系列工作才能有產品出來。一般來說,要實現目標產量需8~10年,要解決國內鉀肥供不應求8年后才可能出現。
中農礦產資源勘探有限公司董事長劉興江也表示,海外鉀肥生產基地的建設并非一帆風順。“雖然鉀鹽有著良好的市場前景,但對并不具備成熟跨國投資經驗的中國企業來說,境外投資的過程還存在一些不確定的風險,老撾鉀鹽的開發也存在著許多困難需要解決。”除了地質勘查和技術等困難,老撾薄弱的基礎設施也是一大難題。“老撾的鉀鹽項目外部開發條件較差,交通、物資、能源等基礎設施幾乎都是空白,開發企業需要投入大量的基礎設施。”劉興江說。
農業部門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專家表示,我國是農業大國,農業占了GDP的11.3%。而農產品的價格取決于農業機械、燃料和化肥的成本。只要控制了鉀肥,就控制了全部的化肥價格。因為所有的復合肥料都離不開鉀肥。我國的缺鉀耕地面積已占耕地總面積的56%,由于現在以及以后很長一段時間,我國鉀資源缺乏的情況難以改變,鉀鹽已成為我國大宗緊缺的7大礦產品種之一。目前,我國鉀肥的自給率僅為50%左右,對外依存度高達50%~60%。從目前來看,雖然國內鉀肥工業發展快速、海外鉀肥項目進展順利、進口鉀肥爭取到價格洼地,從資源保障上來說,是可以保證國內供應。但農業部提出的中國土地氮、磷、鉀的施用比例為1∶0.4∶0.3,按這個比例進行測土配方的話,中國鉀肥消費應該達到2000萬噸,但今年的鉀肥消費量還不到1000萬噸,遠遠達不到農業部提出的氮、磷、鉀施用指標。所以為了保證糧食豐收,即使明年進口鉀肥價格為530美元,中國也還得進口。
中科院青海鹽湖研究所研究員李麗娟告訴記者,雖然經過新一輪產能擴張之后,中國目前每年鉀肥產量達到400萬~500萬噸,已基本達到最高的產能限度,但是相對于國內至少1000萬噸的年需求量來說,仍存在較大缺口,只有依靠進口。2007年進口總量為941.35萬噸,同比2006年增長 33.47%,達到中國鉀肥進口歷史最高峰。即使在2008年全球鉀肥價格暴漲、供給不足、大合同總量下降等情況下,中國氯化鉀進口總量也達到 514.25萬噸,當年中國進口鉀肥價最高達到650美元,均價也達到550美元。鉀肥是糧食生產必須使用的肥料之一,對于中國這個鉀肥資源比較缺乏的國家,人們往往把鉀肥與糧食安全聯系在一起。因此,即使明年進口鉀肥定價超過530美元,中國也不得不接受。
第三種可能: 對方看清形勢終讓一步
有業內人士認為,也不排除出現第三種可能,對方退一步,談到一個雙方都能接受的價格。
中國無機鹽工業協會鉀鹽(肥)行業分會常務副秘書長亓昭英告訴記者,從中國來說,可以打的牌還有很多。一是中國與印度的國情不一樣。印度自己沒有鉀肥生產能力,因此在進口價格上基本沒有話語權。而中國有很大的鉀肥自產能力,這是中國在進口談判中很有利的一個砝碼。國際賣家也都清楚,中國接受的價格一直低于印度。二是印度政府對進口鉀肥一直給予高額補貼,而中國政府不直接給進口鉀肥補貼,鉀肥價格一高市場銷量就大跌。國外買家對2009年中國為抵制國際鉀肥高價1噸鉀肥都沒有進的教訓應該是不會忘記的。三是最近從加拿大傳來有利于中國的消息,在加拿大鉀肥出口聯合體(Canpotex)之外的4家鉀肥生產商產能擴張很快,現羽翼已豐,他們所確定的鉀肥銷路主要放在中國。最近他們在與國內一個鉀肥代表團談判中,提出愿意以230美元的低價開拓中國市場。四是中國在資源豐富的不溶性鉀肥生產上實現了重大突破。因此,國外賣家不會不考慮中國的這些因素。
白俄鉀肥公司北京首席代表司元功也坦言,受金融危機、歐債危機影響,整個國際經濟形勢并不好,這個背景肯定對所有行業都會有影響。中國鉀肥產量逐漸增加導致進口量減少,對此,國際貿易商也不得不接受這個事實。如果我們以530美元作為價格參數與中國談,中國肯定不接受。而另一家國際鉀肥供應商阿拉伯鉀肥公司一位人士已經表示,雖然目前還沒有確切的報價,但他預計明年供應給中國的鉀肥價格應該在510美元上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