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異鄉謀生的農資老板,不少人都面臨人生地不熟的困境:語言不通、市場排外、產品不適等。但同時這一群體又有本地經營者缺少的優勢:多在同鄉的聚居地開店,有眾多老鄉幫襯生意,同時努力適應環境的過程令他們更為勤奮。
在廣東各地農資市場上,都活躍著來自異鄉的農資老板,他們已經成為了不可忽視與或缺的一股力量。
生意多靠老鄉幫襯
在黃世暖的開店得失總結中,老鄉是他的救命稻草:“如果沒有他們的幫襯,我的店很難在眾多店鋪競爭中有立足之地!
陳江南也把老鄉的作用看得十分重要。他介紹,剛開店之時由于經驗缺乏、語言不通、人脈稀缺,令他一時間資金周轉頗為困難。但由于在做菜農的幾年中,與聚居三水的湖南老鄉打成一片,這時不少老鄉都來捧場,并且直接付清現款,才讓他走出困境,將店鋪生意帶旺,同時還帶動了本地菜農前來購買。
劉良昌來自廣西南寧,在博羅福田鎮開了一家農資店。他告訴南方農村報記者,在福田鎮種菜其實他比本地人更有優勢,因為這里的農戶基本上都是廣西老鄉。而且即便是來自陽春、茂名等省內其他地方的代耕農,也更樂意到他的店里購買農資產品。
“他們總認為本地人會欺負外鄉人,而外鄉人的店更為誠信。”劉良昌說,他從南寧來到福田經營農資已經十多年,生意一直不錯。
陳江南還表示,外鄉人開農資店的優勢還體現在比本地人更勤奮。“農戶一般需要貼心的農技服務,而外鄉的農資商多能不辭勞苦,有求必應。”陳說,“相比之下,本地農資店老板有時叫不動,認為利潤微薄便不愿給農戶多幫忙。”
規模擴大存在困難
依靠老鄉幫襯與勤勞經營,來自外鄉農資老板會贏得一定的市場份額,但南方農村報記者觀察了解,這一群體想進一步做強做大難度依然較大。
這一點劉良昌深有感觸,他介紹,自己經營農資10多年,一直被當地的農資老板所聯合排擠:“或通過壟斷產品壓低價格進行不良競爭,或通過惡意舉報打壓,總之不讓你有繼續做大的機會!
陳江南也介紹,外地老板平時“拉關系”所花的成本,也要比本地農資商高得多。他介紹,本來打算在高要的農資店今年便掛牌開張,但新店的營業執照遲遲沒有辦下來,只好一拖再拖。他認為,如果是本地人早就可以辦好了。
此外,外鄉人來到廣東做農資生意,語言溝通不暢也是個很大的問題。陳江南介紹,當初做菜農時,他根本感覺不到語言上溝通不暢的不便,因為聽不懂可以不說,收菜的老板一般也會說普通話。不過自從開了農資店后,必須明白人家說了什么、需要什么。因此,開店之初他與本地農戶溝通有一定困難,生意受到一些影響,之后一段時間學會說廣東話,情況才逐漸好轉。
(文中部分農資商為化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