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肥是連續性生產、季節性銷售的產品,每年10月至次年3月為化肥銷售的淡季,需要淡儲。國家也為此制定了一系列的政策,對化肥市場起到了積極作用。眼下,山西地區秋季用肥早已結束,今年的化肥淡儲情況如何呢?
11月的第一個周末,記者驅車前往山西省運城地區。山西上百家農資超市都是從這里起家的。蒙蒙細雨中,鄉村公路旁一些房子上綠底白字的牌匾顯得格外引人注目,這就是山西農資超市統一興建的店面。
在統一標注“山西省農資集團新絳縣銷售站”的倉庫里,記者看到,偌大的庫房,只是在角落里堆了一點化肥。倉庫總代理寧永利說:“我這個儲備庫有1500平方米,能儲存3000多噸化肥,可是今年冬天我一點都不敢存,現在只剩今年秋播沒賣完的30多噸貨了。”
“為什么呢?”記者問。
“很簡單啊,淡儲不盈利。”寧永利回答。
“到明年春耕要壓6個月,3000噸化肥要占壓資金750萬元。按民間借貸的利息算,1噸化肥的淡儲成本就是150元,而正常經營我們1噸是20~30元的利潤,也就是說儲1噸我們要賠120元。你想,這樣的淡儲誰做?”寧永利告訴記者,化肥產能嚴重過剩導致淡儲化肥在旺季往往難以順利出售,資金占壓及化肥價格變化無規律,都極大地挫傷了他們淡儲的積極性。
寧永利還對記者說:“運城地區做各種化肥總代理的有10多家,但都是談‘儲’色變,你們不信去看看。”記者隨后走訪了幾家經銷商,果然應了他的話。
在運城地區新絳縣南社村農資經營店,化肥經銷商趙桂林談起了自己的“教訓”:“可不敢存,上次我存了500噸,結果后市下行,一單我就賠了近3萬元。”
目前我國的淡儲分經銷商淡儲和生產企業淡儲等幾種形式。化肥經銷商都對淡儲態度冷淡,那具備承儲資質的生產企業態度又如何呢?
記者來到山西陽煤豐喜集團。該集團營銷綜合部副部長李曉亮告訴記者,今年10月11日,他們與中國農業生產資料總公司等國內3家大的農資公司共同組成聯合體,簽訂了為期3年、每年20萬噸、承儲期限6個月的國家尿素淡儲協議書,其中豐喜集團尿素淡儲10.5萬噸,為此國家財政貼息2億元。
“然而,淡儲期有6個月,在此期間,我公司尿素產量是90萬噸,10.5萬噸的淡儲量只占產量的11.67%;我們總共需要淡儲資金16.31億元,而2億元的財政貼息,只是杯水車薪。”
“應該說這項政策的初衷是好的,淡季保生產、旺季保供應。”李曉亮說。那為什么企業會越來越“冷淡”呢?他分析說,在化肥淡儲中,政府不規定專門針對淡季儲備企業的銷售價格,企業雖然拿到了政府貼息的好處,但是市場價格的波動風險完全由自己承擔。很多企業覺得貼息收益遠不及風險大,于是很不積極,出現了一些企業在淡儲期停產檢修的現象。
在全球糧價的波動下,中國保增產、穩糧價的壓力驟增。化肥對于糧食生產、糧價穩定的重要性自不待言。然而,看到化肥經銷商和生產企業對淡儲的態度,記者著實揪心——淡儲被“冷淡”,恐又會加劇來年春耕化肥的價格波動。
國家的化肥淡儲制度在施行多年以后,是不是應該根據新出現的問題進行必要的改進和完善呢?是不是可以探索出一種利益共享、風險同擔的淡儲方式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