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悉,環保部修編的《磷肥工業水污染物排放標準》將于今年10月1日起實施。該標準規定,現有磷銨生產企業執行每噸產品污水排放量0.3立方米,氟化物、氨氮污染物均執行15毫克/升的排放限值,這使得磷肥企業的排污門檻進一步提高。
業內人士指出,磷肥工業具有高污染、高耗能的特點,但是我國磷肥產業區的生態環境較為脆弱,承載能力較低,這給當地的生態環境帶來了巨大壓力。而且近年來我國磷肥的產能擴張迅速,這也進一步加大了環境污染的風險。因此,我國提高了磷肥工業的污染物排放標準,并加大了清潔生產工藝技術的推廣力度。
相關報告顯示,我國磷肥行業已將磷石膏綜合利用技術、無水氫氟酸、碘回收利用技術、磷石膏渣場防滲、筑壩治理技術等技術列為應用示范技術;濕法磷酸凈化技術、磷石膏綜合利用技術、磷銨料漿濃縮技術改進、WFS廢水選礦技術等技術列為推廣技術。
另一分析師指出,由于長期以來我國磷肥工業的發展方式較為粗放,現在國內大部分磷肥生產企業還不能達到新標準的要求。預計在新標準實施后,一些不能及時轉變發展方式的磷肥生產企業將會被淘汰;而一些通過技術創新和工藝改造升級,其污染物排放達到了國家環保要求的磷肥生產企業將會具有較好的發展前景。
上述報告還顯示,近年來隨著環境保護要求的提高,國內一些有條件的企業已經開始采取措施促進其發展方式的轉變。例如,加大產品結構的調整力度、積極推行清潔生產工藝、進行副產物和廢棄物資源的綜合利用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