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甲胺磷等高毒農藥在水稻上的禁用以及褐飛虱的防治暫停使用吡蟲啉,新型、高效、低毒的噻嗪酮作為替代品使用量大增。目前全國噻嗪酮原藥總產能在 8000噸/年左右,實際總產量在4500噸/年。今年預計國內需求量在5000噸左右,略高于去年同期。同時由于噻嗪酮的主要原料黃磷價格攀升、貨源短缺,導致噻嗪酮原藥價格攀升,目前在37000元/噸,25%噻嗪酮可濕性粉劑在12000元/噸左右,同比都有10%左右的漲幅。預計到用藥旺季的8 月,價格還會攀升。
——需求持續上升 今年水稻遷飛性害蟲越冬基數高于前幾年,使噻嗪酮用量持續上升。浙江、湖北、海南等省植保站認為,噻嗪酮不僅對稻飛虱低齡若蟲有較好的控制作用,還可有效減少下一代成蟲的產卵量,可作為防治稻飛虱的首選藥劑。自今年5月下旬以來,江蘇、安徽、浙江等省灰飛虱大量從麥田向稻田轉移,僅江蘇省發生面積就達 103萬畝。噻嗪酮作為防治灰飛虱的主導品種,銷量立馬上升。進入6月以來,稻飛虱在華南、江南和西南稻區明顯增加,全國累計發生面積2315萬畝次,拉動了對噻嗪酮的需求。
——成本優勢顯著 目前,水稻殺蟲劑市場上洋貨還未秧及到防治稻飛虱的本土品種,噻嗪酮、吡蚜酮、異丙威、醚菊酯仍然堅挺。外國貨中的康寬、福戈、艾法迪、壟歌“四大天王” 以及拜耳的稻騰都是防治水稻二化螟、三化螟和稻縱卷葉螟的品種,對國產品種阿維菌素、三唑磷、殺蟲雙、殺蟲單和乙酰甲胺磷等的沖擊很大。今年春耕以來,進口農藥價格普遍上漲了5%~15%。2008年農戶使用康寬每畝次投入14元,2009年每畝次需投入15元,而今年每畝次需投入成本高達24元。國產農藥噻嗪酮的畝用藥成本為4元/次,吡蚜酮為5元/次,可見國產農藥具有較大的成本優勢。今年湖南、湖北、廣東、廣西等幾個水稻大省在防治稻飛虱上首推吡蚜酮和噻嗪酮。
——產品出口良好 自今年5月中旬以后,泰國、馬來西亞、越南、新加坡、緬甸等國灰飛虱和稻飛虱相繼大范圍發生,江蘇安邦、連云港市金囤農化、江蘇健谷化工生產的噻嗪酮 3/4出口。今年2月1日,噻嗪酮原藥被列入《歐盟農化登記指令附件1》,意味著噻嗪酮可以在環保要求非常嚴格的歐盟諸國登記、銷售和推廣,其對歐盟銷售看好。
噻嗪酮藥效在30天以上,質量穩定。噻嗪酮、丙溴磷和辛硫磷復配或噻嗪酮和毒死蜱、敵敵畏、異丙威等復配,在稻飛虱災害發生時,可以控制災情,每畝用藥成本在12元/次。褐飛虱暴發時,卵期采用噻嗪酮防治效果優異。白背飛虱暴發時也可以用噻嗪酮和毒死蜱、敵敵畏、丙溴磷、辛硫磷、異丙威等復配。近幾年全國農技推廣總站擬定的水稻重大病蟲害防治方案中,重點推廣噻嗪酮(撲虱靈)、吡蚜酮等藥劑防治稻飛虱技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