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4日,山西省永濟市蝗區突發2500畝高密度東亞飛蝗,其中伍姓湖內澇蝗區的開張鎮農田發生近1000畝,高密度蝗點200余畝,一般密度為500—800頭/平方米,最高為1500頭/平方米。各蟲齡比率為:1齡占15%,2齡占60%,3齡占20%,4齡以上占5%;群居性蝗蝻比例為95%。蒲州河泛蝗區發生地點在韓家莊西河灘農田,發生面積1500余畝,高密度蝗點300余畝,一般密度為200—300頭/平方米,最高為500多頭/平方米。各蟲齡比率:1齡占15%,2齡占30%,3齡占45%,4齡以上占10%;群居性蝗蝻比例為90%。另外沿黃河的萬榮、臨猗、芮城等蝗區均出現高密度點片,且面積不斷擴大。
從當前情況看,群居的東亞飛蝗主要棲息在即將收獲的麥田里,暫不食害小麥,但有上千畝玉米、高粱等禾本科作物已被啃食成光桿,造成嚴重缺苗斷壟。值得警惕的是,今年發生的蝗蟲多為群居型,此時蟲情要重于大發生的1998年,若不及時防治,隨著蝗蝻蟲齡的增大,極有可能在6月下旬形成嚴重災害,甚至起飛遷移。鑒于以上情況,山西省、市、縣有關領導和植保專家實地查看,共同會商,提出以下四條措施:
一、應急防治指揮部緊急啟動防治預案,沿黃萬榮、永濟、臨猗、芮城、河津、平陸六縣(市)調整指揮部成員,指揮部辦公室設在各級植保站,指定植保人員全天候值班,做好記錄并逐日上報。一旦發現新的災情,立即上報并及時采取措施防治,保證打好東亞飛蝗殲滅戰。
二、嚴密監測蟲情發生動態,要求集中力量,立即組織植保技術人員對蝗蟲發生區開展拉網式普查,掌握蝗區蟲害發生動態,確保不漏查、不漏報。
三、此次發生的飛蝗主要聚集在麥田里,由于小麥將于本周收獲暫不會造成危害,為確保收獲的麥田不受農藥殘留污染,采用在麥田周邊進行藥劑封鎖、打隔離帶的辦法控制蟲情擴散危害,待近期麥收后立即開展大面積防治。
四、省、市及各縣(市)植保部門緊密配合,備足防治農藥和藥械,組織好專業防治隊伍,隨時開展應急防治,確保飛蝗“不起飛、不成災”。
目前,正是東亞飛蝗二、三齡發生盛期,亞洲飛蝗和西藏飛蝗也陸續出土,由于蝗蟲的突發性、移動性和暴發地點的不確定性等特點,各級植保機構要擴大現有監測范圍,對所有宜蝗區進行全面調查監測,以全面準確把握蝗情動態,及時組織開展防治,確保農作物生產安全。
(病蟲害測報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