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9日-10日,全國農技中心在廣東省廣州市召開了早稻主要病蟲害發生趨勢會商會,來自水稻主產省(區、市)的測報技術人員和有關專家參加了會議。會議根據當前病蟲發生基數、近年發生趨勢、氣侯條件和水稻種植情況等因素綜合分析,預計早稻病蟲害總體偏重發生,略輕于上年,發生面積約3億畝次。其中,蟲害以稻飛虱、稻縱卷葉螟和二化螟為主,發生面積約2.14億畝次;病害以稻瘟病和稻紋枯病為主,發生面積約9400萬畝次。
一、發生趨勢
(一)水稻蟲害
稻飛虱在華南、江南和西南南部稻區偏重發生,長江中下游稻區中等發生,全國發生面積8900萬畝次;稻縱卷葉螟在華南、江南和長江中游部分稻區中等發生、局部偏重發生,全國發生面積7100萬畝次;二化螟在江南、長江中游和華南北部稻區偏重發生、局部大發生,全國發生面積4100萬畝次;三化螟在華南部分稻區中等發生,全國發生面積1300萬畝次。
(二)水稻病害
稻瘟病在華南、江南、西南南部稻區中等流行,部分感病品種有偏重流行的可能,全國發病面積1600萬畝;紋枯病在華南、江南和長江中下游稻區偏重流行、局部大流行,全國發病面積7300萬畝;南方水稻黑條矮縮病在華南、江南稻區發病面積大于500萬畝,西南稻區見病范圍進一步擴大。
二、預測依據
(一)境內外病蟲基數
據專家實地調查,越南、老撾、緬甸等境外蟲源地水稻生育期比常年推遲20-30天,當前大部水稻處于分蘗至孕穗期,營養條件仍然適合“兩遷”害蟲取食危害,這可能也是今年華南、西南南部稻區“兩遷”害蟲遷入時間偏晚、前期遷入蟲量偏少、田間發生相對較輕的原因之一。華南、西南病蟲監測點數據表明,大部稻區“兩遷”害蟲燈下始見期和遷入高峰期比上年推遲5-10天;遷入峰次明顯偏少,多數監測點出現1-4次遷入峰;遷入蟲量總體低于上年,但華南局部稻區出現畝蛾量1000頭以上稻縱卷葉螟遷入峰。田間蟲口密度低于上年,大部在中等發生指標以下。雖然目前“兩遷”害蟲發生總體輕于上年,但隨著境外蟲源地水稻逐步成熟收割,大量蟲源將遷入我國,結合本地蟲源不斷繁殖,后期仍呈偏重發生態勢。二化螟畝加權平均活蟲數,湖南、江西、湖北為3000-4000頭,四川、重慶、安徽為1000-2000頭,滿足偏重以上程度發生的蟲源基數條件。稻瘟病在華南和西南南部早稻區局部已見病。
(二)水稻品種與栽插情況
今年我國早稻以粗稈大穗、優質高產型為主栽品種的格局沒有發生根本改變。這些品種生長量大、田間郁閉,易形成適溫高濕的田間小氣候;大部水稻品種抗病抗蟲性不高,有利于水稻病蟲害特別是稻飛虱、稻瘟病、紋枯病和南方水稻黑條矮縮病的發生與流行。另外,今年南方大部稻區早稻栽插時間比去年略有推遲,目前云南南部早稻處于孕穗期,華南和江南早稻處于返青至分蘗期,下階段寄主條件將更加適宜病蟲發生和為害。
(三)氣象條件
據國家氣候中心預測,今年6月-8月除廣西大部氣溫較常年同期偏低、東北東部初夏可能出現階段性低溫外,全國其余大部地區的氣溫接近常年同期或偏高,有利于早稻病蟲發生;主要多雨帶可能位于黃淮、江淮地區,淮河流域、黃河流域下游、長江流域上游、珠江流域下游降水偏多,有利于“兩遷”害蟲降落和病害流行;登陸我國的熱帶氣旋個數為7~9個,較常年(平均7個)偏多,增加了“兩遷”害蟲遷移區域的不確定性和細菌性病害的流行風險。
(病蟲害測報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