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全國農技中心消息,截至4月21日,全國小麥條銹病發生面積達925.9萬畝,涉及四川、云南、貴州、重慶、湖北、陜西、甘肅、河南8省(市)61市(地區)306個縣(市、區),目前已進入春季流行盛期。
4月份以來,湖北持續晴雨相間天氣、且伴隨兩次大風,對小麥條銹病的發生發展和擴散蔓延極為有利,目前發生面積410.2萬畝。發生范圍涉及江漢平原(荊州、荊門、天門、潛江、仙桃)、鄂西北(十堰、襄陽)、鄂西南(恩施、宜昌)三大區域的9個市(州)的20個縣(市、區)。
其中,江漢平原病情是1995年以來同期最重的一年,平均病葉率4.7%;仙桃、荊州、潛江、荊門、天門等地平均病葉率分別為15.2%、4.8%、3.4%、1.5%和0.2%,最高病葉率分別達100%、24%、12.7%、70%和1%。
近期,四川盆地、貴州東北部、重慶等西南地區東部小麥條銹病情迅速擴展;西南地區南部和西部由于小麥陸續成熟,病情趨于穩定。其中,四川發生面積259.1萬畝,發生范圍遍及全省21個市(州)的121個縣(區、市)。
重發區域為沿嘉陵江、涪江、沱江、安寧河流域,其中巴中、樂山、眉山、南充發生較重,最高病葉率均在60%以上。貴州發生面積75.1萬畝,發生范圍涉及除黔東南州以外的其余8個市(州、地區)的35個縣(區、市)。當前重發區為西部畢節地區,北部、東北部和中部局部地區近期流行快、病點多,一般病葉率 15%,最高達56%。重慶發生面積28.5萬畝,共有15個縣(區)見病;全市平均病田率14%,病葉率5.9%;銅梁最高病田率47%,病葉率 100%。云南發生面積128.8萬畝,共有14個市(地區、州)的84個縣(區、市)見病,大部地區病情已經穩定。
4月中旬以來,陜西南部和關中、甘肅南部和東部、河南南陽等地小麥條銹病情進一步發展或逐步顯癥,與上年和常年同期相比,呈現發生面積小、見病區域少、顯癥時間晚的特點,但由于其為重要的菌源地,且對大區流行起著橋梁作用,對廣大東部麥區已構成威脅。陜西發生面積14萬畝,陜南漢中、安康、商洛和關中寶雞的15個縣(區)見病;其中寧強縣已進入擴散流行期,漢中市西部和安康市中部6個縣(區)處于點片發生狀態,其余8個縣(區)仍處于零星發生狀態。甘肅發生面積7.7萬畝,發生范圍涉及隴南、天水、甘南和慶陽4個市(州)的11個縣(區);其中文縣發生較重,平均病田率30%,發病田病點率27.5%,病葉率0.8%,嚴重度 20%,局部病田率達40%,個別重病田塊病葉率達7.8%。河南南陽市自4月11日在淅川縣首見以來,唐河、鄧州、新野、內鄉4個縣(市)也陸續發病,目前僅發現單片病葉或個別發病中心,發生面積2.5萬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