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化肥行業,氮磷肥都出現了嚴重的產能過剩。然而從石化聯合會的統計數據來看,企業化肥投資熱情依然很高。從國家到地方的有關管理部門,也都開始強調過剩的問題,也想出了很多辦法來整治過剩的問題。但是結果是化肥越管越多,不僅化肥如此,其他行業也有相同的問題。對此,讓人不由得發問:產能過剩應該靠什么手段淘汰?
正方:過剩必須靠行政手段調控
產能過剩嚴重,企業競爭加劇,為了行業健康發展,必須依靠行政手段對行業進行嚴格的管理。
“十一五”期間化肥行業快速發展,過剩也日益劇烈,“十二五”是解決行業過剩的關鍵時期。今年年初,國家有關部門正在醞釀建立行業準入退出機制,希望能以行政強制手段,引導企業減少直至杜絕盲目投資行為。據了解,工信部著手制定并將很快推出合成氨、尿素、磷肥的準入條件已基本成形。這就是國家監管部門對行業健康發展的良性引導,有利于行業發展。 (壬水)
反方:依靠市場淘汰過剩
經濟發展到一定時期,產品出現過剩很正常。特別是在中國目前的經濟發展中,投資是對GDP的主要拉動作用,再說投資熱和官員政績與地方經濟發展有直接影響,因此靠行政手段控制產能過剩不太現實。
另外,企業的發展也是依靠投資來實現的。化肥企業是一個依賴能源與資源的產業,大型企業都在通過多渠道獲取資源,比如煤、天然氣、磷礦石。企業要獲得資源,必然要提出與資源量相匹配的生產項目。因此,大的化肥規劃項目也一直在推出,企業在這方面的投資也一直沒有停止。
這些企業都有信心,在產能過剩的前提下,他們會根據企業的需要把新增產能布局在資源地,布局在市場最前沿。這本身就是企業的轉型,是產業升級的一種表現。產能過剩并非是算術式的數量增加,某種程度上產能過剩情況下的新增投資,大大體現了企業的應變思維,體現了企業的發展轉型。如果說單單是從數量上控制產能增加,或許會妨礙行業的發展。
產能過剩不可怕,只要做好信息共享工作,管理部門及時地掌握行業情況,向行業內提供全面的參考咨詢就夠了。過剩可以幫助社會對行業內企業進行篩選、分離。過剩是社會需要的,也是企業轉型升級的良好機會。(丙火)
任何事物都有其兩面性,行業內過分關注過剩問題,以至于大家把過剩看成了滅頂之災。面對過剩企業的生存壓力更大,為了履行其應有的社會責任,企業經營者自然會尋找企業的生存之道,擴大產能、轉型升級,跨行升級等等都是一種進步。尊重自然選擇,少一點人為因素,行業會更具有生命力。
郭兆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