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1月10日,山東省化肥工作會議召開,省化肥協會會長楊春生做重要講話。楊會長站在全局高度,總結了“十一五”期間山東省化肥行業發展的情況,分析了當前全省化肥行業所面臨的復雜局勢,同時指出了“十二五”期間山東省化肥工業發展的總體目標和各項發展重點。以下為楊春生會長在會上的講話節選:
完成產業整合攻堅任務,必須加快發展方式的轉變
化肥工業發展的基本出發點是保證我國農業的健康發展和糧食安全。當前,我國化肥產業面臨的問題:一方面是產能出現過剩,另一方面是經濟效益低下,投入多,產出少,資源消耗高,生態環境問題突出,產品結構已不能完全適應農業發展的需要,更不適應企業自身做大做強的需要。因此,化肥企業應該高度關注和推進發展方式的轉變,要從過度依賴投資實行規模擴張和出口刺激來實現增長,轉為通過產業結構調整來滿足國內現代農業的需求;從過度的消耗資源、能源,影響環境的粗放式發展轉變為依靠科技進步,技術創新和管理創新來謀求發展。轉變發展思路,調整產業布局,轉變盈利結構,改變運營模式已經成為我們完成整合任務,實現產業升級的必由之路。
回頭總結一下多年來我們的發展歷程就會發現,目前面臨的許多結構性矛盾,很大程度上是企業發展方式不當造成的。在化肥絕對短缺的年代里,“只要氨水淌,就有經驗講”,其它問題如能耗高低,三廢排放,甚至企業盈虧都可以不考慮。多年來,我們在國家政策的扶持下,只管增加產量,確保化肥供應。進入市場經濟之后,內部管理逐漸走上正軌,但企業發展的路子并沒有自覺的進行調整。把辛辛苦苦積累的資金一次性回投到同一產品上,面多了加水,水多了加面,如攤大餅一樣。餅是越攤越大,但企業的資本結構和產品結構沒有實質性變化。隨著資金積累能力的增強,產能增速也越來越快,從8-13、到1-30、再到30-50,以至于50-80。只有短短幾年時間,能力上去了,市場飽和了,產品過剩了。金融危機突降,國際市場蕭條,化肥出口困難,所有矛盾總爆發,行業整合提前到來。
化肥行業產業整合的全面推進,使企業外部生存環境發生了深刻的變化,企業必須加快自身發展方式的轉變,去適應市場環境的變化。面對行業大調整,企業在轉型過程中應著重關注這樣幾個問題。
第一、從單純關注化肥行業,到同時關注煤化工及相關產業。
煤頭化肥企業,當然始終要關注化肥主業的發展,但是從提高資源利用價值來講,就不能不關心煤化工的發展。合成氨工業本身就是煤化工的一個產品分支,企業發展產品相關多元化最近的產業就是煤化工。煤頭化肥企業都有煤化工所必須的而其他企業又難以具備的煤氣化裝置。所以,關注煤化工及相關產業就是要利用好煤的氣化優勢,把“化”的文章做足。
當前我國大型煤化工裝置都是以圈占煤礦資源為基礎,以發展煤化工為資源增值的手段,生產大量消耗煤炭的基礎原材料產品,如煤制油、煤制天然氣等。這種高投入、高風險的發展方式肯定不適合中、東部廣大傳統化肥企業。傳統化肥企業基本處在市場的中心,社會綜合配置能力強,發展煤化工產品深加工容易得到關聯產業的配套支撐。雖然不直接掌控煤炭資源,但擁有強大的“化”的能力,擁有延伸下游產業鏈的市場優勢。探索發展高端化,精細化煤化工產業,完全可以實現利用西部資源、占領東部市場的目標。通過相關產業多元化構建化工產業集群,從而達到產業升級,實現化肥與化工相互促進、良性發展。
第二、從單純關注成熟技術引進、到同時關注自主開發與創新。
多年來我們習慣引進行業成熟的技術設備實現技術進步,風險低,見效快捷,逐步成了我們行業的優勢和特點。但是,當市場進入差異化發展階段之后,這種批量轉移式的技術引進將越來越少。沒有自主開發,缺乏第一個吃螃蟹的勇氣,就很難實現高端化、精細化。沒有差異化就只能在拼成本這一條路上苦戰。
骨干企業必須關注與大專院校,科研院所的合作,加強技術信息積累和技術儲備,建立起自己的技術研發中心,引進資助課題的博士后工作站為企業服務。
從全行業看也必須依靠科技創新,調動行業內外多年來為化肥工業配套服務的研發和制造單位的力量,開發一批推動行業技術進步的新支撐技術。圍繞企業原料結構調整開發一批重大技術裝備;圍繞行業節能減排開發應用一批先進實用技術;圍繞產品結構調整開發一批合成氨,甲醇下游產品及煤化工深加工產品;更重要的是圍繞提高企業核心競爭力建設好一批企業技術研發中心。
國務院關于培養和發展戰略性產業的決定,給傳統產業的發展帶來新的希望。新興產業一個重要特征就是沒有顯性需求,沒有定型的設備、產品及服務,沒有成熟的上游產業鏈。這種不確定性為我們提供了大好機遇。以我們行業大量生產的磷酸、硝酸、醋酸等產品為例,如果能實現高端化,達到電子級產品在十二五實現對進口產品的部分替代,至少就有20億美元的產值。工業級磷酸目前3800元一噸,而高端電子級磷酸則高達3萬元一噸。新興產業離不開傳統產業的支持,與化工行業的關系更是密不可分。企業可以在認真分析產業政策的基礎上,找出可以與企業發展關聯的切入點,可以從基礎化工原料上尋找發展機會,找到科技創新的突破點。
第三、從單純關注有形資產的積累,到同時關注無形資產的建設。
長期以來我們多數企業的著力點是放在企業擴建,兼并重組,上游資源的控制或占有,廠內生產工藝裝備的更新改造等問題上。但是,如果僅僅只依靠生產資源的積累而無視無形資產的建設,所謂打造百年企業就是一句空話。有形資源只有在無形資源的作用下才能發揮出最大價值。無形資產包括企業的觀念,文化,價值取向以及管理能力,營銷能力,創新能力等。這些能力和企業有形資產有機的結合,才能最終在市場競爭中體現為企業的品牌競爭力。
品牌是企業最重要的無形資產,是企業綜合競爭力的外在表現。如何將“企業競爭力”轉化為“品牌競爭力”,是當前轉方式、調結構中,行業骨干企業必須面對的一大課題。市場只認可企業品牌,不認可企業資產。行業洗牌的實質就是消費者對企業品牌的動態選擇。在這方面復混肥企業做的好于一般的氮磷肥企業。當前,農資市場的品牌效應對消費者的購買影響越來越大。我省較有影響的化肥品牌都有響亮的口號。譬如,金正大公司“開創控釋肥套餐時代”,魯西化工“中國老百姓用得起的的緩釋尿素”,施可豐“中國放心肥專家”等。我們要在打造企業品牌,創建有個性的企業文化方面多下些功夫。
第四、從單純關注化肥市場,到同時關注化肥行業發展趨勢。
面對行業的整合洗牌,企業經營的成敗不再簡單地決定于中短期市場價格的預測。在不斷變化的外部競爭環境下,企業能有準備的快速適應環境變化,才是決定企業生存狀況的關鍵。企業需要分析研究的信息面必須擴大到全行業。任何企業的資源都是有限的,所以任何企業都存在戰略短板,尋找戰略合作伙伴就成了企業發展的必然選擇。有條件的骨干企業在核心企業發展的同時,適時的向國內外市場尋找發展機會,向相關產業區滲透,這絕離不開對行業發展趨勢的整體把握。
在供小于求的市場環境中,即使是缺乏生命力的企業也能平安生存。在這一期間化肥行業能夠全年實現自身變革提升的企業僅僅是少數,大多數化肥企業的成長主要是跟隨行業總量的增長來實現的,企業基本沒有方向定位這方面的決策壓力。當行業總量增長結束時,這些企業的跟隨性成長也就結束了。這時,企業發展的個性化決策就凸現出來,缺乏對全行業趨勢的把握,準確決策肯定是困難的。
加快發展方式的轉變是十二五規劃的核心。只有轉型發展,才能找到新的增長點,拓展出廣闊的發展空間。企業一定要從分析全行業發展趨勢入手,認真研究自身的轉型升級問題,按照科學發展觀的要求,編制好自己的十二五規劃。要擺脫多年來習慣的發展思路,從全新的角度來把握企業的發展。山東化肥企業離煤炭、磷硫兩礦都比較遠,但離市場近。我省不僅自身是一個化肥施用大省,同時又是南北市場的連接點,處于國內市場的中心、國際市場的前沿。有一支成熟的能打硬仗的干部職工隊伍,有多年來積累的資金和裝備基礎,有門類齊全的化工產業體系。遠離資源是不利的,但能逼迫我們珍惜資源、充分利用好資源。以色列土地很少,基本是只有沙漠,恰恰刺激了它節水農業的發展,成為全球農產品和農業技術的供應國。本質上講,搞煤化工、發展化肥,主要不靠資源占有,而是靠市場開發。只要我們做好發展方式轉變這篇大文章,不圈占煤田照樣可以實現化肥及煤化工的協調發展。
協會建議十二五期間產業發展的重點是:
1、加快實施氮肥生產原料路線改造
有條件的重點大型骨干企業結合產品調整和產業升級,采用先進成熟的水煤漿純氧加壓氣化、干煤粉純氧加壓氣化、U-GAS氣化等技術進行原料路線改造,爭取使我省氮肥原料煤總量的20%改為煙煤氣化,每年減少從省外運煤200萬噸,降低對無煙煤的依賴。同時積極推進既有固定床氣化裝置的技術進步,穩步加大型煤制氣的比重,推廣固定床富氧間歇制氣技術,提高煤炭資源利用率,實現氣化原料和氣化技術的多元化。
2、繼續推進節能減排,大力發展循環經濟
繼續推廣造氣綜合節能技術、合成氨生產節電技術、新型原料氣凈化以及新觸媒、新內件、新設備等。企業要根據產品結構調整以后的新情況,在全廠大系統下做好熱源、能源的平衡,在更大的范圍內實行節能降耗,綜合利用。推廣氨法鍋爐煙氣脫硫技術,膜集成處理氨氮廢水等技術,加大化肥生產污水的治理力度,實現全行業的污水零排放。
3、狠抓技術創新,實現產品多元化
氮肥企業利用煤氣化的條件,適當發展煤化工下游產品,努力向高端化、精細化延伸,提高產品的附加值。有條件的企業可以從合成氨、甲醇開始,結合自身資源條件,生產環氧乙烷、環氧丙烷、丁辛醇、丙烯腈等產品,探索發展精細化的煤化工產品。完成原料路線改造的企業可以酌情發展甲醇制烯烴、乙二醇等煤炭一石化產業。按照循環經濟“減量化、再利用、資源化”的原則,減少生產過程中產生的二氧化碳、氫氣、磷石膏等排放物,支持骨干企業實施資源綜合利用項目,提高資源利用效率。
4、扶持新型肥料開發,搞好企業技術創新平臺建設
化肥生產企業可結合推進化肥流通體制改革,加強化肥營銷網絡建設。根據自身條件適當延伸銷售環節,密切關注農村土地集約化帶來的新需求和新機會,從引導農民科學施肥出發,生產或開發新型化肥品種。有條件的企業可根據市場情況發展硝基復肥,適當提高硝基肥料的比重,以調整我省氨態氮和硝態氮比例失衡的問題。鼓勵開發包模型緩控釋肥、抑制劑型緩控釋肥、增效劑型緩控釋肥和氨基酸螯合肥料以及有機—無機生物肥等化肥新品種。在已經開發出熱固性樹脂、熱塑性樹脂、硫和硫加樹脂三大類品種的基礎上,繼續搞好工農業生產廢料作為膜材料的研發和可降解塑料作為膜材料的研發。大力推廣平衡施肥和測土配方施肥,建成長效緩釋肥生產和研發基地。
行業要從當前產能過剩的慘痛教訓中,提高技術創新對企業發展重要性的認識。推動更多的企業建立自己的設計,研究部門,與大專院校、科研設計單位建立相對穩定的產、學、研合作關系,爭取更多的企業有博士后工作站和技術開發中心。
5、加快結構調整步伐,搞好化肥產業集群和園區建設
具有一定優勢但在市場上單打獨斗身單力薄的企業可以尋找合適的戰略合作伙伴。有較強競爭優勢的企業在搞好自身建設的前提下,可以在產業結構調整中抓住機遇,積極推進企業兼并和聯合重組,努力做大做強。企業的并購一定要貼合自己的主導產業,要資產良好、具有發展潛力,要立足行業、立足市場、立足長遠,不能為擴張而擴張,更不能違心的為政府解套背包袱,以重組的名義去保護落后。逐步淘汰8萬噸及以下的合成氨裝置,對于工藝設備老化、能耗高、污染嚴重、安全生產有隱患的落后產能,包括一些大型企業內早期建設的陳舊設備和裝置,必須以壯士斷腕的決心堅決予以淘汰。
十二五是我國未來30年發展的起點,也是我們借機“彎道超車”,一舉完成山東由化肥大省向化肥強省跨越的重要機遇。轉變發展方式,是一條知易行難的漫漫長路。在復雜的市場形勢下,企業只要有科學認真的態度,一定能找到適合自己的戰略突破口。
我們有理由相信,在化肥行業整合變革的關鍵時刻,大批優秀化肥企業通過對自身發展方式的科學調整、對企業轉軌變型的探索創新,一定能打好行業整合的攻堅戰,順利實現行業的全方位升級。在新的產業高度和市場格局下,保持和發展山東化肥的優勢地位,完成由化肥大省向化肥強省的華麗轉身,為我國現代農業的建設、為化肥工業的發展做出新的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