歲末年初,通常是化肥企業開足馬力生產的時候,可是今年化肥企業們的生產積極性并不高,開工率低下。中國氮肥工業協會秘書長劉淑蘭透露,目前全國氮肥企業的開工率只能維持70%,情況嚴重時也許連70%的開工率都達不到。
廠家生產積極性不高很可能會影響到春耕。“化肥生產裝置的開工率水平下降必然會導致化肥產量減少,而且現在下游經銷商冬儲采購量仍然較小,春耕時期我國化肥市場可能會出現供應緊張的局面。”中投顧問化工行業研究員常軼智在接受記者采訪時指出。
按保守數據統計,目前國內尿素產能達到6800萬噸,如果按70%的開工率計算,每月的產量只能達到400萬噸,尿素產能理想發揮為每月450萬噸。如此計算明年春耕用肥將會受到威脅,再加上目前原材料漲價,之前尿素大量出口,經銷商持觀望態度,淡儲企業因價高儲量不足等因素,原本起到調節淡旺季“蓄水池”作用的淡儲將不會為市場上保證充足的供應量。
常軼智指出,化肥企業開工率不足,一方面是由于現在化肥市場較為低迷,而生產成本又不斷上升,相關企業的盈利空間較小,部分企業甚至已經出現虧損,化肥企業不得不決定降低開工率水平或者停產;而另一方面是由于去年國家對化肥出口關稅的調整,化肥出口受阻,化肥企業的生產積極性受到很大影響,從而導致化肥生產裝置的開工率水平下降。
業界人士普遍認為,這種現象如此下去,轉產、破產的企業將繼續增加,我國尿素產能將快速萎縮,不但危及化肥產業安全,而且最終將危及農業生產安全。
面對如此尷尬,協會、各省有關部門以及化肥企業紛紛反映,化肥產業已經步入市場經濟,但又有其特殊性,一方面存在淡季儲存、旺季銷售的季節特點,另一方面,為了保證農業健康發展,化肥價格又不可能完全“隨行就市”。這兩個突出特點迫切需要國家有關部門對化肥的價格、原材料供應實施配套措施,進行統籌協調。
業內專家建言,要想改變企業長期虧損的局面,理順價格關系,研究和建立化肥價格指數,這樣才能從根本上指導化肥的生產和流通。建議國家增加對化肥生產企業的原材料價格補貼,配套對化肥的延伸政策,同時建立國家、省級的化肥生產供應基地。
與此同時,化肥產業內部也需要進一步地調整。鑒于很多化肥企業已無力繼續生產,國家應盡快建立化肥企業的準入和退出機制,使無力再生產的企業合理退出化肥行業,化解矛盾;同時,加大對有實力的化肥企業的扶持力度,鼓勵其發展化肥產業,保證農業用肥需求。
“近年來,我國啟動了化肥價格形成機制的改革,并進一步深化了化肥流通機制的改革,但是目前國內化肥行業的發展仍然受到產能過剩嚴重、原材料價格不斷上漲和流通體制不完善等因素的制約。未來我國化肥行業的進一步發展還需要加快淘汰化肥行業的落后產能,并進行產業結構調整和產業升級。”常軼智說。
也有權威人士透露,氮肥行業“十二五”發展規劃(討論稿)已經下發給有關企業。規劃提出,氮肥行業“十二五”的目標之一是明顯提高產業集中度,大型氮肥企業產能比重占80%以上,企業數量降至250家以下,建成20家具有核心競爭力的大型氮肥企業集團。提高產業集中度和競爭力,實現增長方式的轉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