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得知中國今年上半年的鉀肥合同定在400美元/噸、相比去年上揚14%之時,國內一位鉀肥專家吳先生心里咯噔了一下,“國內現在有很多鉀肥庫存了,為什么價格還要繼續漲?”他稱,去年起,部分國外進口鉀肥商可能返還給國內貿易商上億元,但不知道國內進口商中農中化將這筆錢用在何處?
漲價存爭議
俄羅斯鉀肥貿易組織BPC近期與中化中農等達成了2011年上半年的鉀肥貿易合同,到岸價(CFR)為400美元/噸,總計60萬噸,價格可下浮20美元/噸。
據信達證券估計,這筆合同量相當于中國全年海運需求量的20%到25%左右。
目前,400美元/噸的CFR鉀肥價,相當于3038元/噸,比鹽湖鉀肥的氯化鉀產品出廠價2900元/噸略高一些,基本鎖定了2011年上半年的進口鉀肥價格。
部分業內人士認為,如果從2004年算起,400美元/噸合同價并不算太高。
全球鉀肥價從2004年以前的120美元/噸CFR價格,到了2008年700美元/噸以上,隨后因進口大增需求減緩及歐美經濟狀況欠佳等因素有所回落,2010年中國進口價定在了350美元/噸。
中信證券研究員劉旭明表示,2010年年底鉀肥短單市場上,美、歐、巴西及東南亞的價格分別為500美元、450美元、440美元、430美元/噸,中國的400美元/噸還算適中。
吳先生說,鉀肥價上漲主要基于幾方面因素:首先,去年下半年必和必拓公司提出高價收購加拿大鉀肥公司、俄羅斯兩大鉀肥企業OAOUralkali和OAOSilvinit合并之后,人們認為鉀肥仍然是緊缺產品。第二,由于能源及其他生產資料價格大幅上漲,鉀肥價上漲也是必然的。第三,全球鉀肥基本集中在加拿大、俄羅斯等國家手里,價格并不能由中國企業說了算。
他同時指出,從目前來看,鉀肥價也有不漲的理由。“如果算上2009年和2010年中國的產量,國內應有600萬噸的鉀肥剩余量。這么多的鉀肥都用不完,為何還要進口呢。”申銀萬國分析師周小波則表示,目前國內的鉀肥剩余量實際可能在300萬到400萬噸左右。
補貼到哪里去了
從去年下半年開始,我國鉀肥與國外經銷商實行的是半年一簽的定價機制。去年鉀肥合同價是350美元/噸,25美元/噸的返還額。今年,BPC
吳先生提出,不管返還額有多少,政府應該監管其流向,企業也應考慮把這些返還額補貼給農民。“如果不監管的話,有些企業可能為了拿到這部分的返還金額,不考慮國內需求而盲目進口,這樣會造成國家資金的流失。”
他認為,中國政府應對鉀肥價有一定的約束,“俄羅斯針對該產品就有專門的限制,不能超過多少錢。如果超出的話,價格反壟斷機構就會予以處罰。”
對于未來國內鉀肥價走勢,市場也存在不同觀點。
吳先生希望能保持穩定,“2010年我國鉀肥消耗量在850萬噸左右,如果算上今年的進口和原有庫存,那么國內供應量應該說是充足的。”
劉旭明則表示,國外進口價的確定,可能會帶動國內鉀肥價提升。
與此同時,由于青海鉀肥去年部分時間段停產、2011年1月上旬國內港口鉀肥庫存的繼續下滑,所以春耕前的鉀肥供應將較緊張,價格可能上揚。
在國內,現已形成了以青海鹽湖、新疆羅布泊鹽湖為主的鉀肥生產基地,兩地區2009年氯化鉀、硫酸鉀、硫酸鉀鎂肥等鉀肥數量,全部換算折合成氯化鉀實物量達550萬噸,不能完全滿足國內需求。
3到5年內,每年進口數百萬噸鉀肥的可能性依然是存在的。吳先生說,想要使鉀肥價有所穩定,就必須提高國內現有鉀肥產能和產量、繼續開拓新的鉀肥項目,并適時布局海外。這些措施會使中國鉀肥自給率提高,也有望掌握國際定價權。(王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