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十一五”期間,中國磷肥工業取得了快速發展。具體表現為以下幾個特點:
產能產量快速提升 據中國磷肥工業協會理事長武希彥介紹說: 2006年,我國就實現磷肥自給,2007年一舉成為世界主要出口大國。到2010年,我國磷肥產量達到1450萬噸(折P2O5),從 2005~2010年間,中國磷肥產量年均增長28.8%。其中高濃度磷復肥所占比重提高到76.6%,磷肥自給率達到的120%。
產業布局趨于合理,產業集中度大幅提高 到2009年,磷資源產地滇、黔、川、鄂四個省的磷肥產量已占到磷肥總量的62%。中國磷肥產業已基本實現兩個轉移:基礎性肥料向資源產地轉移,各種作物專用肥料向用肥市場轉移。2009年,磷酸能力50萬噸P2O5以上的企業產量占到磷肥總量的40%,磷酸20萬噸/年以上的大中型企業產量占總量的 60%,行業前十名企業產量之和占磷肥總量近50%。磷酸二銨前五家企業占到全國磷酸二銨總量的52%,前十家之和占到總量的74%;三元復合肥/磷酸一銨企業前十名產量之和分別占其總量的50%和60%;有9家復混(合)肥企業產量超過了100萬噸。產業集中度的大幅提升,催生了云天化、甕福、開磷、宜化、新洋豐、銅化等一批大型磷復肥企業集團,并吸引了中化、中海油、中石化、國投等一批戰略投資伙伴以及美盛、阿康等國際肥料業巨頭進入行業。
行業技術裝備水平顯著提高 目前我國大型磷復肥技術裝備已達國際先進水平。我國磷肥裝置的國產化、大型化取得突破性進展。目前,30萬噸磷酸、60萬噸磷銨、配套80萬噸硫磺制酸裝置全部實現了國產化。同時,以甕福、云天化、宜化為代表的中低品位膠磷礦選礦技術和裝備世界領先。甕福利用自主研發的新型捕收劑和反浮選工藝,通過尾礦再選,使資源回收率超過90%;開磷自主研發的利用磷石膏等磷化工全廢料自膠凝充填采礦技術,使井下采礦回收率由70%提高到92.6%。加上甕福等企業氟、碘等磷礦伴生資源的回收利用,實現了中國磷礦山的無廢害開采。近期,以甕福為代表的企業又在引進消化吸收基礎上開發了一系列濕法磷酸凈化及高附加值磷酸和磷酸鹽產品技術。這些技術成果的推廣應用,推動了我國磷肥工業產品結構優化升級,為磷肥工業由粗放型單一產品向高附加值的精細化工產業轉型提供思路和契機。與此同時,甕福憑借世界領先的磷肥工業技術,開始技術輸出,目前在越南、沙特和澳洲都承擔了項目。
行業綜合能耗低于全國平均水平,節能環保成效顯著 隨著生產技術、管理水平的提高和裝備的優化,企業各種物耗、能耗不斷下降,大型企業基本實現了水的封閉循環和零排放。到2009年,我國二銨全國平均實物電耗93千瓦時,比2000年下降32.6%,礦耗和酸耗分別下降了3.8%。甕福2009年萬元產值綜合能耗為0.54噸標煤,遠低于全國平均綜合能耗。云天化國際化工通過技術創新和管理創新,磷酸消耗硫酸和磷礦(干基,30%P2O5)2009年與2006年相比分別下降了9.6%和5.8%,合成氨耗84%入爐焦和綜合能耗分別下降4.5%和5%;各項綜合經濟指標處于國內領先水平。磷石膏的綜合利用率在2009年已達到20%。貴州開磷利用磷石膏制成高強度、耐水承重的全息磷石膏磚獲得成功,榮獲2009年全國化工科技進步一等獎。甕福的磷石膏利用率已達到了60%左右。
資源保障度大幅提升,為行業可持續發展提供物質基礎 磷復肥生產的四大原料中,我國合成氨、氮肥世界第一,磷資源具有比較優勢,硫、鉀資源的自給率也將在近幾年內大幅提高,為中國磷復肥產業的可持續發展提供了物質保證。
保障國內供應,積極參與國際市場競爭 2007年,中國成為世界磷肥出口第一大國,當年實現磷肥凈出口209萬噸P2O5,占全球貿易量的22%。中國磷肥企業的國際競爭力得到大幅提升。
隨著農業發展的需要和測土配方施肥的推廣,除傳統品種外,各種專用肥、BB肥、有機無機復混肥、緩控釋肥、水溶性專用肥等應運而生,形成了品種基本齊全的肥料供應體系。高濃度化肥的比例達到70%左右。
產能過剩令人堪憂 過快發展也給中國磷肥工業帶來新的問題,就是產能過剩。到2010年底,磷肥總產能超過2100萬噸P2O5,而國內需求僅1200萬噸P2O5左右,按 80%開工率計算,產能過剩近500萬噸P2O5。主要品種DAP/MAP產能過剩50%;三元復肥加工能力約2億噸,每年實際消費量5000 萬~6000萬噸,有70%的產能閑置。但一些地方仍在大上新項目,投資增幅仍在擴大。預計到2015年磷酸二銨、磷酸一銨產能將分別達到近2000萬噸。而經過多年發展,中國磷肥消費量已進入平臺期,平衡供給作物養分及測土配方施肥的推廣將抑制基礎性肥料使用量的大幅提升,產能過剩的結果必將加劇行業的惡性競爭。中國磷肥工業協會已將“抑制過剩,轉變增長方式”作為“十二五”磷肥工業發展的重要方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