統計數據顯示,目前中國共有規模以上資源型鉀肥企業25家,加工型鉀鹽(肥)企業140家左右,從業職工18843人。資產總計444億元,比 2009年增長26%。截至2009年底,中國已形成的資源性鉀肥生產能力約590萬噸(折K2O,下同),加工型鉀鹽(肥)生產能力達到近200萬噸(實物量)。西北地區陸續建立投產的一批鉀肥骨干企業使中國已經成為世界第四大鉀鹽生產國。鉀肥品種主要有氯化鉀、硫酸鉀、硫酸鉀鎂肥。
今年前10個月,鉀肥總產量為339萬噸,比去年增長6%左右。其中氯化鉀 445萬噸(實物量)比去年同期增長11.16%;硫酸鉀鎂肥39.15萬噸(實物量),比去年同期下降近11.1%;硫酸鉀85萬噸(實物量),比去年同期增加10.4%。11月份鉀肥產量又增加了39.2萬噸,全年產量將突破 400萬噸。中國是世界上最大的鉀肥消費市場之一,其鉀肥消費量約占全球的20% 。“十一五”期間,中國的鉀肥年平均消費量基本維持在600萬噸左右。
中國自有的鉀資源有限,近年來,雖然中國鉀肥生產發展較快,但還不能滿足工農業生產對鉀肥的需求,要保障國內鉀鹽(肥)供應,必須利用進口和國外資源進行補充。由于今年在對外貿易談判中話語權的提高,國際市場價格相對合理,中國的鉀肥進口量迅速回暖。1~11月進口氯化鉀實物量為467萬噸,比去年同期增長144%。
1月中旬,中國談判小組與白俄羅斯鉀肥公司(BPC)簽訂了2010年度鉀肥海運銷售合同,合同量為100萬噸(20%上下浮動),到岸價為350美元/噸。這一價格比國內當時的價格低了近17%,比印度的進口價格低了110美元/噸,比巴西、東南亞等市場價格低了125美元 /噸以上。 10月20日,中化化肥與加拿大鉀肥公司簽訂了進口加拿大鉀肥的合作備忘錄(2011~2013年),根據這份備忘錄,未來三年中化化肥將從加鉀公司進口315萬噸鉀肥,總量約為中國海運鉀肥進口量的三分之一。此備忘錄的簽署,對于中國化肥行業是一件具有積極意義的大事。一方面能放緩世界鉀肥巨頭“壟斷”的步伐,另一方面會給以其他國際鉀肥供應商一定的壓力,為中國鉀肥進口聯合談判爭取更大的籌碼。也正是得益于中國建立起了由政府有關部門和中國五礦化工商會指導下的鉀肥進口聯合談判機制,使中國進口鉀肥一直處于“價格洼地”。
今年鉀肥市場影響最大的事件非“加鉀收購案”莫屬。8月18日必和必拓宣布計劃以每股130美元作現金收購加拿大鉀肥公司全部已發行的流通普通股。消息一出國內反應強烈:近幾年中國30%以上的鉀肥從加鉀進口必和必拓又是以鐵礦石起家且在這個市場上賺取了巨額壟斷利潤的公司中國的鐵礦石就時時受制于它如果加鉀被它收購中國鉀肥進口無疑會重蹈鐵礦石覆轍。所幸收購案持續了近3個月最后以必和比拓失敗告終。就在鉀肥業界慶幸必和必拓收購加鉀告敗、國際鉀肥市場暫時維持平衡之際,俄羅斯兩大鉀肥生產商合并成功的消息,瞬間打破了這種平靜。對此業內人士有不同的看法。但是中國擁有國產鉀肥產量不斷增長這個強有力后盾,任何變化都不足以動搖中國在貿易談判中的話語權。
與國產與進口穩步上升相比,中國投資境外鉀資源開發進展較慢。據了解,目前老撾鉀礦資源已探明的儲量超過3億噸,4 家中國企業參與當地鉀資源開發。但受自然條件及嚴格的環保約束影響,目前僅兩家企業開始試產,另兩家投資的項目仍處于探礦及考察期。受多重因素影響,境外鉀肥投資項目短期內還難以承擔起國產、境外、進口三分天下的長遠目標。
中國無機鹽工業協會鉀鹽(肥)行業分會會長李剛表示,對于三分天下的戰略,國內要有一定的產能作基礎才能保持國內鉀肥價格穩定,同時也才能在國際鉀肥貿易中爭取話語權,加快國外鉀肥投資與開發的步伐。
(陳一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