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個月,歐盟委員會發布公告,決定對中國輸入歐洲的三聚氰胺征收臨時反傾銷稅。其中,對四川玉象蜜胺科技有限公司、山東聯合化工股份有限公司、河南駿化集團等3家應訴中國企業征收44.9%~49%的反傾銷稅,對其他中國企業一律加征65.2%的反傾銷稅。這是歐盟委員會對其今年2月17日發起的對原產于中國的三聚氰胺反傾銷調查作出的初步裁定。
以往,中國企業在遭遇到國外反傾銷時,基本上都是憤怒、委屈、無奈三步曲。但出乎CCIN記者意料的是,此次采訪,CCIN記者看到的企業反應是一派淡定。
“是他們自己抗不住了”
“歐洲各國以渣油或天然氣為原料生產合成氨、尿素,其尿素成本本來就比中國以煤為原料的尿素成本高好幾百元,加之其三聚氰胺裝置大多采用投資大、運行費用高的高壓法技術,所以他們的三聚氰胺成本比中國采用低壓尿素聯產法技術高出上千元。在這種情況下,他們向中國企業舉起反傾銷大旗,想通過高關稅遏制中國產品進入歐洲市場,從而鞏固自己在當地的市場份額和地位,是他們自己抗不住了。”代表中國企業赴歐盟總部參與反傾銷抗辯的四川玉象蜜胺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陳端陽這樣對CCIN記者說。
據了解,此次發起對中國出口三聚氰胺反傾銷申請的歐洲企業主要有3家:奧地利奧格林茨化學品工業有限公司、荷蘭帝斯曼公司和波蘭ZAP公司。這3家企業合計擁有三聚氰胺產能近47萬噸/年,占全球三聚氰胺總產能的26%。2008年以前,這3家企業再加上德國巴斯夫公司和北歐化學品工業有限公司的三聚氰胺產能,累計超過60萬噸,占全球三聚氰胺總產能的半壁江山,產量更占到全球三聚氰胺總產量的60%以上。5家企業一度掌控著歐洲甚至全球三聚氰胺市場的方向和格局。
近幾年,石油及天然氣價格的持續上漲,增加了歐洲尿素企業的運營成本,抬高了尿素價格,加重了三聚氰胺企業的成本負擔。金融危機爆發后,部分企業更是被迫關閉部分三聚氰胺裝置,有的則因企業發展戰略重心轉移,出售或關停了旗下三聚氰胺工廠。僅去年至今,帝斯曼就關閉了一套6萬噸/年三聚氰胺裝置,并將其余16萬噸三聚氰胺資產剝離后交由埃及OCI公司經營;波蘭ZAP公司則因上游合成氨工廠成本壓力太大,于今年9月關閉了一條小型三聚氰胺生產線,使其三聚氰胺產能壓縮至8萬噸/年;9月13日至10月14日,由于入不敷出,北歐化學品工業有限公司先后關閉了其位于奧地利的一套3萬噸/年和德國的4萬噸/年高壓法三聚氰胺裝置。這使五大三聚氰胺運營商的產能與產品市場占有率大幅萎縮,在國際市場上的定價話語權大受影響。
四川川化新天府化工有限公司總經理周駿、四川錦華化工有限責任公司副總經理歐陽毅,以及河南中原大化集團銷售公司總經理郭全普等企業老總分析,2009年以來,中國國內、東南亞以及美洲等地區對三聚氰胺的需求量持續增長,加之歐盟各國對進口化學品的各項要求十分嚴格,中國實際上已經減少了對歐盟的出口。2008年,中國出口歐盟的三聚氰胺近4萬噸,2009年降至3萬多噸,今年將萎縮至不足2萬噸。與此同時,在成本等諸多因素共同推動下,中國出口歐盟的三聚氰胺價格持續走高,出口離岸價由2009年初的8000元/噸一路上漲至今年10月時的12600元/噸,漲幅達57.5%。因此,說中國產品傾銷顯然與事實不符。說白了,歐盟還是想通過反傾銷遏制中國產品出口,在保全歐盟企業的同時,增加就業機會、減輕就業壓力。
圖為四川川化新天府化工有限公司工作人員正在裝載出口產品。(焉渝葵攝)
“對我們的影響微乎其微”
但無論如何,歐盟最終還是決定向中國企業加征44%~65.2%的懲罰性關稅。這一初裁結果會對中國三聚氰胺產業產生什么樣的影響呢?
“對我們的影響微乎其微。”周駿對CCIN記者說。據他介紹,2008年以來,中國國內和東南亞、美洲等地區對三聚氰胺的需求量持續大幅增長,且美洲、東南亞地區尿素產不足需,三聚氰胺產品供不應求,這吸引了眾多中國三聚氰胺企業向上述地區出口產品,導致中國對歐盟三聚氰胺出口連年減少,今年可能不足2萬噸,僅占中國三聚氰胺出口總量的10%。而中國對美洲和東南亞的三聚氰胺出口量今年將占中國三聚氰胺出口總量的80%。
據郭全普介紹,幾年前,歐洲曾是中原大化的主要出口市場。但隨著中國與東盟、南美部分國家自貿區優惠關稅協議的簽訂與實施,中原大化迅速作出調整,將出口目的地由歐洲轉移到距離更近、運銷成本更低、需求更強勁的東南亞市場。2009年以來,中原大化出口東南亞的三聚氰胺數量不斷增加,市場份額還在擴大,企業三聚氰胺產品供不應求。
“根據近幾年尤其是今年的統計,歐盟加征反傾銷關稅后,中國每月將減少出口1000噸,這對于一個月出口量達1.3萬噸的國家來說,難言會產生多大影響。”陳端陽表示。
據了解,歐盟三聚氰胺下游用戶甚至一些三聚氰胺企業,一直反對對中國三聚氰胺產品實施反傾銷制裁。歐盟家具產業聯合會以及涂料企業協會等不少組織,已經上書歐盟委員會,呼吁撤銷對中國的反傾銷初裁,認為反傾銷會增加歐盟三聚氰胺下游企業的采購成本,可能導致剛剛走出金融危機陰霾的眾多三聚氰胺下游企業再度陷入困境。歐陽毅、周駿、陳端陽預測,由于傾銷證據不足,下游用戶強烈反對,6個月的觀察期過后,歐盟很可能撤銷對中國的反傾銷制裁。
“光國內市場就供不上呢”
CCIN記者在采訪中了解到,中國企業之所以對歐盟此次反傾銷制裁不當回事,除了因為對歐盟的出口正在減少外,還源于中國三聚氰胺產業的技術進步和實力提升。
一方面是技術的進步。2008年,中國三聚氰胺產能僅為75萬噸,短短2年時間,中國的三聚氰胺產能就增加至110萬噸,占全球三聚氰胺總產能的61%。更為可貴的是,在新增大型三聚氰胺裝置的同時,中國還加緊淘汰了1萬噸/年以下的能耗高、污染重、競爭力差的三聚氰胺裝置累計產能達30余萬噸。這使得中國三聚氰胺的產能與技術水平同步提升。尤其是2008年下半年以后新增的三聚氰胺產能,不僅單套規模全部在1.5萬噸/年以上,而且大多數企業采用了擁有我國自主知識產權的常壓—低壓法工藝技術,實現了與尿素聯產,生產運營成本大幅降低,環保與排放問題得到根本解決。
北京燁晶科技有限公司開發的第三代氣相淬冷技術,噸產品綜合能耗僅為目前世界先進水平的38%,萬噸產能裝置投資額僅為其他技術的15%~20%,單套裝置日產三聚氰胺最高可達168噸,是迄今為止世界上單套設計能力最大的氣相淬冷法裝置,且無“三廢”產生,對所有副產物均實現了資源化回收利用。“隨著第三代氣相淬冷技術的推廣應用,中國三聚氰胺裝置的綜合能耗整體將繼續下降,比歐洲等地采用高壓法技術生產三聚氰胺具有越來越明顯的成本優勢。”歐陽毅說。
另一方面是下游市場變寬。在山西豐荷三聚氰胺有限公司銷售處處長翟立功看來,面對歐盟反傾銷制裁,中國企業之所以腰桿很硬,還源于我們對三聚氰胺下游應用市場的開發十分成功。
“除了傳統的木材加工、裝飾板、涂料、模塑料、紙張、皮革等行業外,中國在三聚氰胺泡沫塑料、三聚氰胺纖維、三聚氰胺水泥減水劑等三聚氰胺新興應用市場的開發也走在了世界前列。”翟立功對CCIN記者說。據他介紹,目前,三聚氰胺水泥助劑已經在青藏鐵路、高鐵、民航機場等特殊領域得到應用。這一領域每年消費的三聚氰胺將達10萬~20萬噸。
河南中原大化集團綠寰宇化工有限公司副總經理張建勛則十分看好三聚氰胺泡沫的前景。“三聚氰胺分子中氮元素含量達60%,本身是一種阻燃性能卓越的有機體。目前,三聚氰胺泡沫已經在歐美等地的公共場所擔綱阻燃保溫材料的主角,而在我國僅用于動車組、飛機、高級轎車,以及類似上海世博會國家中心館等少數高端領域。一旦國家出臺扶持政策,其消費量必然井噴,每年因此消費的三聚氰胺至少為20萬噸。”
歐陽毅也向CCIN記者透露,四川錦華的控股公司正在建設年產10萬立方米三聚氰胺泡沫生產線,目前已經進入設備調試與試運行階段,投產后將成為繼巴斯夫、綠寰宇化工公司后全球第三家三聚氰胺泡沫生產企業。“之所以投資這個項目,就是看好三聚氰胺泡沫的前景,以此延長三聚氰胺產業鏈,增加附加值,提升企業核心競爭力。”歐陽毅說。
陳端陽認為三聚氰胺纖維“前途無量”。他說:“以前三聚氰胺纖維技術只有巴斯夫一家掌握,并將技術轉讓給美國一家公司,其核心技術一直對外保密。玉象公司經與國內著名高校合作,攻克了相關技術難題,已經建成500噸/年實驗室裝置,并生產出性能優于美國那家公司的三聚氰胺纖維產品。目前,工程技術人員正對有關參數進行優化和調整,隨后將進行1000噸/年工業化放大試驗。一旦試驗成功,每年僅用于國防、軍工、公安及消防官兵服飾和重點公共場所簾布的三聚氰胺纖維,所需三聚氰胺就將超過10萬噸。若經大規模生產并推廣應用于日用服裝,則每年消費的三聚氰胺高達80萬~100萬噸。到時候,三聚氰胺產能光國內市場就供不上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