鉀肥業界有一種聲音認為,全球鉀肥產能過剩,制約著鉀肥生產商的壟斷能力。
中金公司分析師關濱提出的一個疑問是,2009年鉀肥價格出現了暴跌,全球鉀肥開工率降至50%左右也未能力挽狂瀾,PotashCorp開工率曾一度降到接近20%,壟斷廠商操控價格能力究竟能有多大?
“目前的過剩并不影響壟斷廠商的定價,前幾年鉀肥價格最高達到了900美元/噸左右,這同樣是在過剩的情況下,價格大幅下跌是因為市場需求量大幅下降。但是一旦市場好轉,壟斷程度加劇,價格有可能會大幅提高。”中國工程院院士鄭綿平說。
對于中國鉀肥能否自給自足存在分歧。關濱認為,如果考慮鹽湖鉀肥未來計劃發展的 100 萬噸鉀肥潛力,中國未來的產能預計將在2012年達到 700萬~800萬噸。他認為,短期內中國可能仍然需要一定的進口,但中長期來看,中國對進口鉀肥的依賴將大幅度下降。
對此,國內一家鉀肥開發企業一位高層告訴本報,中國鉀鹽需求不能主要靠國內,隨著全球糧食需求的增長和糧食價格上漲,將導致鉀肥的需求增長和鉀肥價格上漲,中國鉀鹽儲量不大,應該優先到海外進行資源開發。
正常情況下,中國每年約消費1000萬噸~1100萬噸鉀肥,其中約70%依賴進口。中國目前已探明的鉀鹽儲量在10億噸左右,僅占全球總儲量的1%,全球鉀鹽絕大部分儲量分布在加拿大和俄羅斯境內。
為了避免未來買不到鉀肥,今年10月21日,中化化肥(00297.HK)宣布,已經與加拿大鉀肥公司及另外兩家鉀肥生產商簽署協議,將在2011、2012、2013三個年度分別從后者購買共100萬噸、105萬噸、110萬噸鉀肥,總量不低于中國海外鉀肥進口量33.33%的份額,折合每噸價格是600美元、695美元、790美元。
而今年1月中國與白俄羅斯鉀肥公司簽署的2010年度鉀肥到岸價,僅為350美元/噸,數量為80萬到120萬噸,而今年以來中國進口鉀肥平均到岸價也只在400美元/噸左右。
鄭綿平認為,中國在鉀肥方面應該走“兩個市場”和“兩種資源”的道路,適度增大國內鉀鹽的勘探和開發力度,同時加大“走出去”開發海外資源,不過考慮到國際鉀肥的產能過剩,又不能在國際上盲目開發鉀肥資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