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荷蘭合作銀行以雙重戰略手段進入中國食品市場,該行亞洲國際合作負責人扎德爾霍夫8月31日接受了《國際金融報》記者的專訪。
跟隨糧食曲線投資
如今,“鉀肥大戰”已經引發各國政府擔憂。且不說中國和印度等鉀肥進口大國為此憂心忡忡——一個擁有龐大人口的國家對農產品和食品進口的依賴性早已是不爭的事實,就連愛吃肉的英國人也慌了,因為每7公斤谷物飼料才能“養肥”1公斤牛肉。
“鉀肥大戰”由此帶給中國的啟示是,中國企業必須主動出擊,提前占領陣地。然而現在中國一些食品企業雖也有意向海外擴張,但苦于缺乏技術和長期的市場調研信息,尚需得到一些擁有海外投資經驗公司的幫助。
荷蘭合作銀行便是在此背景下進入中國食品市場的。扎德爾霍夫對本報記者透露,該行不僅向亞洲食品加工市場提供貸款,還打算利用其穩定的資金優勢和多年來詳細的市場調研資料幫助中國食品企業進行海外擴張,“年初幫助中國光明食品集團收購澳大利亞最大煉糖廠子業務就是其中之一”。
為了早日在中國市場開展多元化投資,荷蘭合作銀行還參與了7月農行IPO,在221億美元的IPO融資額中投資了2.5億美元。不僅如此,扎德爾霍夫透露,今后荷蘭合作銀行還將拓展風險管理、租賃、批發銀行、資產管理和農村金融合作等業務。
轉基因序幕將拉開
扎德爾霍夫認為,亞洲土地資源有限、人口多、食品消費需求大,再加上突發災難的影響,很容易引發糧食生產波動,從而導致嚴重的食物短缺。從全球范圍看,美國和澳大利亞糧食生產相對充足,產出的不平衡,必然導致食品價格波動,引發食品安全隱憂。
近年來中國政府一直在著手整治食品行業,但食品安全問題仍不定期曝出。荷蘭合作銀行專門開展企業社會責任活動的負責人托馬斯·烏爾瑟姆對本報記者說,外資企業進入中國市場的另一個好處是,他們都有開展企業社會責任的相關戰略,如對受災地區的直接愛心捐助等,更重要的是,為了自身的投資名譽,他們會對合作企業進行技術幫助和質量監督。
從側面看,必和必拓收購鉀肥拉開了逼迫人類使用轉基因食品的序幕。如今,能源價格上漲、淡水資源減少、氣候變化甚至昂貴的化肥,無一不在召喚著一場農業技術革命的到來。科學家預計在2050年世界糧食產量必須增產50%,肉類產量必須翻一番才能保證地球人類的糧食安全。英國科學家則擔憂,如此龐大的糧食需求,將逼迫買不起化肥的國家采用轉基因技術增加糧食產量。
亞洲難解糧食危局
雖然投資金額不算多,但在全球經濟仍很不明朗的背景下,敢來中國開辟新市場,的確需要深厚的“內功”。
扎德爾霍夫表示,全球經濟下半年減速已成定局,受國際大環境的影響,現在歐美一些大銀行出現“惜貸”現象,但這正是像荷蘭合作這類一直采用保守投資方式的銀行發揮優勢的好時候。據了解,荷蘭合作銀行大本營雖在歐洲,卻一直保持著3A信用評級,且今年上半年盈利高達16.6億歐元,在歐洲央行的壓力測試中也成績良好。
扎德爾霍夫認為,全球經濟不會出現二次探底,但美國和歐洲經濟會減速,復蘇至少還需兩至三年,因為這些國家需要消化債務赤字和平衡銀行資產負債表。值得注意的是,亞洲經濟會持續緩慢增長,但其食物短缺問題卻將日益突出,尤其是這一地區對外來食品的進口需求胃口會大增,頻發的食品安全問題可能促使各國政府支持企業走向海外獲取食品供應,這也正是荷蘭合作銀行借力農行開辟亞洲新興市場的原因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