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中旬以來,我國玉米主產區大部玉米進入生長發育和產量形成的關鍵時期,中后期病蟲害也相繼進入發生為害高峰期。各地病蟲發生種類多、發生范圍廣、為害程度上升快,以玉米大(小)斑病、褐斑病等病害發生為害最為突出,玉米葉螨和玉米雙斑螢葉甲等喜旱性蟲害在部分地區為害嚴重,玉米螟發生為害相對平穩。總體看,玉米蟲害發生面積大于病害,但病害為害程度重于蟲害。
一、近期病蟲發生特點
(一)病蟲發生種類多,發生范圍廣,為害程度上升快
當前玉米病蟲主要以鉆蛀性、刺吸性害蟲和葉部病害為主,其中玉米螟、蚜蟲、大(小)斑病發生普遍,粘蟲、棉鈴蟲、葉螨、雙斑螢葉甲以及褐斑病、絲黑穗病、紋枯病、頂腐病等在部分地區也造成了一定為害(見表1)。
表1 當前玉米重大病蟲害發生情況統計表
病蟲種類 |
當前發生面積(萬畝次) |
發生程度 |
當前重發區域 | |
蟲
害 |
玉米螟 |
24840 |
偏輕,局部偏重 |
東北、黃淮 |
蚜蟲 |
4678 |
偏輕 |
華北、黃淮、西北 | |
三代粘蟲 |
2052 |
偏輕,局部偏重 |
西北、黃海 | |
三代棉鈴蟲 |
2190 |
偏輕 |
華北、黃淮 | |
雙斑螢葉甲 |
1400 |
中等,局部偏重 |
華北、西北 | |
葉螨 |
2341 |
偏重 |
華北、西北 | |
小計 |
37501 |
- | - | |
病
害 |
大(小)斑病 |
4203 |
偏重 |
東北、華北、黃淮、 西南、西北 |
絲黑穗病 |
1000 |
中等 |
東北 | |
褐斑病 |
2564 |
中等,局部偏重 |
黃淮、華北局部 | |
紋枯病 |
1120 |
中等 |
東北、西南 | |
頂腐病 |
1000 |
偏重 |
山東、河北、東北 | |
小計 |
9887 |
- | - | |
病蟲合計 |
47388 |
47388 |
- |
(二)玉米大(小)斑病和褐斑病等玉米病害為害突出
玉米大(小)斑病 在東北、華北、黃淮、西南和西北各玉米主產區普遍發生,目前正值顯癥高峰,擴散速度較快,發生面積為4203萬畝次,比7月下旬增加5倍,發生程度明顯重于去年同期。如近期山西大同市調查,一般田塊病株率為30-50%,糯玉米田最高80%,先玉335品種田達60%。 玉米褐斑病 主要在河北、河南、山東、安徽等等黃淮海地區發生,4省發生面積共計2564萬畝次。其中,河北發生1200萬畝,較去年同期增加50%,目前全省一般病株率為5%-10%,最高的鹿泉市達60%;河南發生面積584萬畝,較上周增加23.2%,較去年同期增加20%。此外,在遼寧、北京等地也有一定程度的發生,但發生面積較小、發生程度較輕。
(三)玉米葉螨和雙斑螢葉甲等喜旱性蟲害在華北和西北地區為害嚴重
玉米葉螨 在華北、西北、黃淮地區普遍發生 , 發生面積共計2341萬畝次,其中,山西、寧夏、甘肅和新疆等地偏重發生。據山西省調查,今年葉螨在山西中部和南部自6月中旬開始為害,發生期提前20天左右,持續為害時間50余天;隨著近期晉中南降雨天氣的出現,田間蟲量才明顯下降;但北部仍持續為害,大同調查受害玉米田百株一般有螨1萬-5萬頭,最高達100萬頭,其中天鎮縣百株玉米有螨20萬-60萬頭的重發面積達到8萬畝。此外, 雙斑螢葉甲 在山西、內蒙古、陜西、吉林4省(區)發生1340萬畝次,其中,山西全省一般地塊百株有蟲100-300頭,嚴重地塊達2000-3000頭;內蒙古興安盟各旗縣玉米田百株有蟲200-300頭,呼和浩特市和林格爾縣百株蟲量達到2300頭;陜西岐山縣和陳倉區平均被害株率分別達到54%和40%。
(四)玉米螟發生為害相對平穩
玉米螟 在各玉米產區普遍發生,截至8月25日,全國發生24840萬畝次,略低于去年同期,各地發生程度接近去年同期或偏輕。其中,一代幼蟲累計發生11899萬畝次,當前主要在東北北部發生,其中黑龍江發生較重,全省平均被害株率和百株蟲量分別達27%和123頭。二代幼蟲累計發生8368萬畝次,當前主要在東北南部和西北地區發生,其中新疆喀什發生較重,百株蟲量最高達到450頭;三代幼蟲累計發生2162萬畝次,當前主要在華北和黃淮地區發生,總體發生程度較輕。
二、原因分析
(一)大部地區天氣條件利于病蟲害發生
7月至8月初,全國大部地區氣溫較常年同期偏高,華北大部、西北大部和內蒙古大部降水較常年偏少3成以上,創造了利于玉米葉螨、雙斑螢葉甲和玉米蚜蟲等喜旱性害蟲發生為害的氣候條件,由此造成以上區域相關蟲害嚴重發生。8月上中旬以來,全國大部地區氣溫接近常年同期或偏高,西北東部、東北地區大部、華北大部、黃淮北部等地降水偏多,田間濕度增大,為各類病菌的滋生蔓延創造了有利條件,尤其有利于玉米大(小)斑病、褐斑病、頂腐病等病害的流行和發生;但西北大部和內蒙古大部降水持續偏少,仍處于高溫干旱天氣,有利于玉米葉螨等害蟲持續為害。
(二)種植制度和品種布局有利于病蟲害發生
今年全國玉米種植面積大,且大力推廣高產優質品種和連片密植模式,增大了病蟲害暴發流行的潛在危險。部分品種如先玉335、鄭單958等種植比率高,以上兩品種分別對玉米大(小)斑病和玉米頂腐病抗性較差。此外,主產區實行玉米秸稈還田、貼茬直播、玉米田套作和春夏玉米混作等措施,也有利于玉米病蟲害積累、傳播擴散和輾轉為害。后期的高肥水管理,造成玉米生長過旺、貪青晚熟,也利于玉米螟、褐斑病和大(小)斑病等病蟲害發生為害。
(三)后期防治難度高
目前,各地區玉米生長發育已進入后期,玉米植株高大,田間郁閉,各地普遍未預留農事操作行(帶),難以實施對玉米大(小)斑病、玉米螟、葉螨等重大病蟲害的藥劑防治,加之目前生產中缺少方便高效的防治機械,造成玉米后期病蟲害難以防治,從而加重其發生和為害。
三、未來病蟲發生趨勢
當前,西南、江淮春玉米已進入收獲期,其他大部地區春、夏玉米處于灌漿期。東北、華東和黃淮等大部地區玉米生育期正常、長勢較好。據國家氣候中心預測,8月下旬到9月初,我國西北東部、華北南部、東北南部、黃淮、西南東部降雨量較常年同期偏多3-6成,仍利于玉米螟、大(小)斑病、褐斑病和絲黑穗病等病蟲害發生;西北中西部、內蒙古大部降水偏少,部分地區可能持續干旱,利于玉米葉螨、雙斑螢葉甲等蟲害持續發生和為害。
(病蟲害測報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