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31日,中石化集團公司總經理蘇樹林在京宣布,國家“十一五”重點工程———川氣東送工程正式投入商業化運營。
業內人士認為,這條能源大動脈的建成投產,不僅使得中石化在國內天然氣市場份額大大提升,而且還將在管道沿線省市形成中石油和中石化“雙氣源”的競爭格局。長期以來由中石油占據壟斷地位的中國天然氣市場將由此生變。
總投資626.76億元的川氣東送工程,西起四川達州普光氣田,經四川、重慶、湖北、江西、安徽、江蘇、浙江、上海8省市,管道總長2170公里,其中干線全長1635公里,設計年輸凈化天然氣120億立方米。
“這相當于2009年中國天然氣消費量的1/7。工程達產后,預計為中國石化增加銷售收入200億元。”中石化集團公司副總經理、川氣東送工程總指揮曹耀峰說:“川氣東送堪稱中石化天然氣業務發展的里程碑”。
中石化雖為中國石油煉化行業的龍頭老大,天然氣業務卻長期以來是其事業發展的“短板”。產業規模不僅僅遠遠小于中石油,甚至也小于中海油。數據顯示,2009年我國天然氣產量總計為854.2億立方米。其中,中石油以680.97億立方米獨占鰲頭,中海油產量也達107億立方米。隨著川氣東送工程的建成投產,這一市場格局發生了改變,中石化的天然氣份額將突破200億立方米,并初步形成了四川、鄂爾多斯、松遼南、塔里木、渤海灣等五大天然氣生產基地以及川氣東送沿線、榆濟管道沿線、西北、東北、川西等“兩線三區”市場,供氣范圍覆蓋全國17個省市區。
在中石油、中石化、中海油三大巨頭在天然氣領域激戰正酣之時,今年5月,國務院“新36條”出臺,為民間資本進入油氣勘探開發、儲運和管道輸送設施建設開放綠燈。分析人士認為,這將使得中國天然氣市場競爭的硝煙更加濃烈。
不過有專家稱,由于中石油目前在天然氣市場已經占據主導地位,特別是隨著今年底西氣東輸二線和陜京三線等輸氣管道的建成投產,其天然氣“老大”地位短時間難以動搖。
“不管怎樣,天然氣市場的多頭競爭格局已經形成。特別是中石化川氣東送工程的投運,將標志著天然氣市場競爭時代的來臨,這無疑將給市場帶來諸多利好。”上述專家指出。
中石化董秘局辦公廳主任、新聞發言人黃文生以川氣東送為例對天然氣市場進行了分析。他說,一頭是地處巴山蜀水間的深山小鎮,一頭是我國最具經濟活力的長三角,川氣東送管道途經8個省市,干支線輻射70多個城市、數千家企業、近2億人口。年輸120億立方米凈化氣達產后,可使沿線天然氣供應量年增 29.1%,管道沿線城市清潔能源一次消費結構由3.72%提高到4.23%。這相當于每年提供1457萬噸標準煤的清潔能源,減少二氧化碳排放1697 萬噸,減少二氧化硫等有害物質排放80萬噸,必將大大促進沿線地區生態環境的改善。
“川氣東送工程還可拉動沿線城市管網和天然氣利用項目投資約460億元。”黃文生告訴《經濟參考報》記者,特別是一些終端城鎮管網建設項目,還吸引了眾多民營企業的目光,為民營資本參與市場競爭提供了平臺。
此外,川氣東送工程不僅大大緩解下游天然氣市場供應緊張局面,改善沿線地區老百姓的生活質量,還將為沿線消費者提供“雙氣源”、“多氣源”的選擇。在面對不同供應商提供的天然氣及液化天然氣產品時,消費者可以根據質量和價格做出自己的選擇。未來隨著“多頭競爭”形勢的加劇,或將倒逼國家天然氣定價機制做出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