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金正大生態工程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金正大)首次股票公開發行(IPO)將在深圳、上海、北京三地進行機構路演。
作為我國緩控釋肥領域的領頭羊,金正大的IPO路演深受機構投資者的追捧。機構投資者認為緩控釋肥發展符合中國的可持續發展戰略,對于農業增產、農民增收、環境保護起到了極為重要的作用,并將掀起化肥產業升級的浪潮。
我國用僅占世界9%的耕地養活了世界22%的人口。為確保糧食增產,我國大量使用化肥,消費了世界35%化肥。但到上世紀90年代初,在化肥用量直線增長的同時,糧食產量卻增長緩慢。統計資料顯示,1996—2008年,我國化肥使用量增長了36.9%,但糧食總產量只增長了4.7%,產投比呈現逐年下降的趨勢。造成這一尷尬局面的原因是傳統化肥利用率低。研究表明,我國當季氮肥利用率僅為30%—35%,磷肥約為15—20%,鉀肥約為35%—40%。未被利用的肥料流失后,不僅對自然環境造成嚴重污染,還引發一系列食品安全問題。中國科學院南京土壤研究所的研究報告顯示,每年我國有123.5萬噸氮流入江河湖泊,49.4萬噸進入地下水,299萬噸進入大氣。
據國家有關部門的研究和實驗數據表明,我國氮肥生產約占全國能源消耗的5%,每年氮肥在生產及施用過程中排放的二氧化碳約占全國排放總量的8%。如能革新化肥產業,到2020年可減排二氧化碳1.4億噸,約占全國能源領域減排目標的12%。緩控釋肥作為一種可提高化肥利用率的新型肥料,可將肥料利用率提高50%至一倍以上。以2009年我國農業氮肥施用量2,800萬噸(折純)為例,如果以緩控釋肥代替傳統氮肥,可減少氮投入約700萬噸,相當于節約1,350萬噸標準煤,28億立方米天然氣,82億度電。因而,大力發展緩控釋肥是實現低碳農業的必然選擇。
作為我國緩控釋肥料行業標準與國家標準的主要起草單位,金正大公司通過發起成立全國緩控釋肥產業技術創新戰略聯盟,建設國家緩控釋肥工程技術研究中心以及博士后科研工作站,構建了高層次的國家研發平臺。目前公司掌握了緩控釋肥膜材料配方技術、緩控釋肥機理研究和制作技術等核心技術,并在緩控釋肥方面獲得發明專利78項,研發水平處于國際領先地位。通過不斷提高技術門檻,金正大構建了強大的技術壁壘,使同行業競爭者短期內難以模仿和超越。與此同時,公司研制了釋放周期從3個月到24個月,適用于水稻、玉米、小麥等主要農作物以及蔬菜、果樹等經濟作物的12個系列100余種專用緩控釋肥產品,形成了年產60萬噸緩控釋肥的生產能力,連續三年保持了緩控釋肥產銷量全國第一,成為我國化肥產業升級的引領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