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筆者到山東萊西市遲家莊和濟陽縣曲堤鎮調查,在與農資經銷商交談時,發現不少農資經銷商為招攬客戶隔三差五大擺宴席,請農民吃飯,有的還直接給農民送煙送酒。遲家莊和曲堤鎮都是當地有名的黃瓜生產基地,兩地相隔數百里,但兩地一些經銷商的做法似乎同出一轍。
經銷商如果偶爾請農民吃頓飯,交流一下感情也在情理之中。問題是在一個鎮、一個村,十幾家農資經銷商輪流請農民吃飯,這就不大正常了。
近幾年,隨著市場經濟的發展,農資市場由原來的賣方市場變為買方市場,競爭越來越激烈。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靠什么去爭取客源?靠什么去吸引農民?靠什么提高競爭力?我認為只有靠過硬的產品質量,靠優惠的商品價格,靠真誠的服務態度以及經銷商扎實的農業技術。沒有這些“硬件”做基礎,靠請客吃飯做生意決不會長久。
誰都知道,經銷商開店為盈利,世界上哪有免費的午餐?請客吃飯是需要花錢的,這筆費用從哪里來?經銷商只有抬高農資價格,甚至以次充好,以假亂真,到頭來吃虧上當的還是農民。農資產品屬于特殊商品,尤其是化肥、種子一旦出現問題,耽誤就是一季甚至一年,造成的損失將永遠無法挽回。
羊毛出在羊身上!其實大多數農民看中的不是經銷商這頓飯,他們注重的也是經銷商的產品質量和農業技術。經銷商請農民吃得再好,如果產品質量不好,或者當農民在生產中遇到難題你解決不了,農民還是不會買你的貨。
平度市崔家集鎮袁家村周圍有冬暖式番茄大棚1700多個,本村有個姓陶的老板開的農資店生意異常火爆,方圓十幾里的農民都到他的店里買藥買肥。他憑什么吸引了這么多的顧客?經了解,陶老板從不請農民吃飯,而是憑他多年在實踐中積累的大棚蔬菜種植經驗,靠過硬的產品質量和真誠的服務。平時南莊北疃誰家大棚蔬菜發生病害,農民第一個想到的是找他。用陶老板的話說:“賣農資就是賣技術、賣服務,靠的是質量和信譽。”陶老板最近又辦了兩件事:一是訂購了《農資導報》、《農業知識》,農民到他店里不僅能買到貨真價實的農資產品,還能看到科技資料;二是投資購置了電腦,并安裝了農作物病蟲害診斷軟件,免費為農民診斷作物病蟲害。
同樣都是農資經銷商,有些人把精力用在請客吃飯上,有些人把精力用在抓產品質量和為農民提供技術服務上。靠請農民吃喝做生意,也許能紅火一時,但不會長久;只有像老陶那樣做生意,才會越做越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