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一区二区在线视频,国产伦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免费,三人成全免费观看电视剧高清,高清欧美性猛交xxxx黑人猛交

信息搜索: 熱門:春耕 化肥行情 尿素價格
首頁 > 農資市場 > 正文

基層農資經銷商 被誤解的弱者


農資網 2010年8月16日 10:11 來源:農資導報 【

2010年上半年全國消協組織受理消費者投訴情況的分析報告日前出爐。這份由中消協發布的最新報告顯示,“質量問題”和“虛假品質標示”占所有投訴原因的近六成。這樣的一組數字,自然又一次無可辯駁地證明了產品質量仍舊是打假維權工作的永恒主題。而與此同時,涉及農業生產資料的投訴受理件數為 7014件,去年同期為8082件,同比下降13.2%,在所有投訴問題類型中,投訴率居最后一位。然而,農資領域受理投訴量的同比下降,是否真的可以理解為農資商品質量的提高和市場環境的日趨好轉呢?

 數據是令人歡欣鼓舞的,可是數據有時也難免具有很大的欺騙性,至少在農資質量投訴問題上,我們的直覺和感受與貌似客觀公正、冷冰冰的數據之間有著某種不一致性。

 據一位多年浸淫農資市場研究的專家估計,目前中國大約有5000家正規化肥農藥生產企業;而在流通領域,由于經營主體的多元化和市場的放開,從事農資營銷的各類經銷商至少有150萬人。按照專家的說法,如果再加上這個農資大市場中的真正主體——數以億計的農民,以及躲在陰暗處無法計數的流動商販、制假售假窩點等,我們完全可以將這個龐大的領地視作某一類“江湖”。而就在這個“江湖”里,假冒偽劣案件時見報端,打假維權呼聲猶在耳邊,甚至有很多人因為經受不住這個“江湖”的山高水惡,而決意選擇退出。

 形勢果真正在起變化嗎?本報記者經過對全國部分經銷商的調查后認為,在喜人的數據背后,一個巨大的群體正可怕地沉默著,是他們促成了這些讓人倍受鼓舞的數據,并在某種程度上掩蓋了假劣農資泛濫的真相。他們的沉默也正積蓄著一股破壞的力量,讓農資市場的畸變程度繼續加深。他們就是那些分布在中國廣袤鄉鎮、農村的100多萬基層經銷商,他們在假劣農資遭遇戰中的喜怒哀樂值得我們深深關注,因為他們同樣是凈化農資市場、服務三農建設的重要一環。

 基層經銷商——

 被誤解的弱者

 在中國的農資流通體系中,基層經銷商作為銷售網絡的終端,直接面對千家萬戶和使用農資的農民,他們為農村和農業生產提供最直接的“營養”,同時,他們也首當其沖地成了農資質量反饋的第一站,處在農資打假的風口浪尖。

 仔細觀察歷次農資質量引起的糾紛,我們會發現一個奇怪的現象:造假者可能因種種原因被疏忽、被放縱,甚至會逍遙法外,而作為出售農資給農戶的基層經銷商總是會不可或缺地站在被告席上,第一時間接受來自社會各方的譴責和索賠,而不會有人去追問,其是故意售假還是屬于同樣的受害者。從某種意義上說,基層經銷商也是弱者。

 這并非在為基層經銷商辯護。因為在他們中間,雖然也有害群之馬、見利忘義之徒,但大多數人都深深扎根于農村,他們是商人,但他們與當地的農戶更應是朋友。

 安徽省樅陽縣金社鄉的經銷商黃經理從1993年開始從事農資經營,是個有著近20年豐富閱歷的老農資。多年來,他就始終認為,基層經銷商面對的大多是熟悉的客戶和鄉親,質量和信譽才是立足的根本,沒有了這兩點,生意不可能延續持久。幾乎所有接受采訪的基層經銷商都持與老黃相同的觀點,并主動自覺擔負起維護當地農資質量的責任。安徽省臨泉縣的經銷商李經理說:“我絕不輕易相信任何一個廠家,我所經營的農資產品基本都是我熟悉的品牌。”

 然而,對農資經銷商的偏見,似乎已經成為一種社會潛意識,罵名之下,誰也無法逃脫干系,包括其中絕大多數意欲通過合法經營實現正當利潤并回饋農民的基層經銷商。曾有一名農資經銷商給本報來信。談及他的煩惱,情真意切,無奈之情充溢字里行間:“我是一名最基層的農資經銷商,經常看到身邊的農民朋友在購買農資時上當受騙……有時看到他們推著買來的假農資時,很想走上前告訴他們,并和他們說些什么。可他們根本就不理解,卻認為我只不過是為了推銷自己的產品,為的是想賺他們的錢罷了。”另一位經銷商則牢騷滿腹:“農業豐收了,糧食產量高了,似乎都是政府的事,難道跟咱經銷商提供的優質農資沒啥關系嗎?咱經銷商就不是在為三農事業做服務嗎?”

 被誤解、被罰款、被打擊,甚至被變相地豪奪,這些對基層經銷商而言,也許已經固化成一種生活方式。在記者問到目前他們最頭疼的問題是什么時,一直語速平緩的黃經理甚至有些激動得口吃:“亂收費!是工商執法部門亂收費!”據他透露,每年當地的經銷商都得向政府有關部門上交2000元左右各種名目的費用,誰也說不清這些費用合不合法、該不該交。他不無失落地說:“從2000年以后,執法部門的干部素質就大不如從前了。執法干部每次來我門店的目的只有一個,那就是要錢。給錢消災是大家都心知肚明的潛規則。”

 這些活動在灰色地帶上的經銷商,他們所處的行業生態很大程度上決定了他們如何思維、如何行事。相應地,在面對充滿風險和陷阱的農資市場,一旦遭遇危機,他們的處世之道也就不可避免地打上獨特的、具有其自身特色的印記。

 人情、法律、行政手段

 ——維權之惑

 有人說:中國是一個巨大的人情社會,充斥在其中的是一張無處不在的人情網;也有人說:關系就是生產力。如果從這樣的角度看過去,在農資流通的整個鏈條上,作為其中一個重要環節的基層經銷商,他們一旦被卷進農資經營方面的糾紛,可能首先想到的不是通過公開的渠道比如行政、司法、投訴等常規手段,而是轉而尋求更隱蔽的通道來解決,而這個渠道的通行證就是所謂的關系。

 在談到生產企業和農資經銷商的關系時,安徽臨泉的經銷商李經理直言相告:“廠家和經銷商之間的關系事實上是不對等的,發生產品質量糾紛后,基層經銷商是斗不過廠家的,還有時間、精力和成本也決定了我們耗不起。”不過,他也認為,“就產品質量來說,大廠家是有保證的,不會對經銷商刻意隱瞞什么,小廠家就不太好說了。所以,我進貨都是從熟悉的大牌子廠家進貨。”這就是他多年慘淡經營換來的生存法則。顯然,這一套經驗之談是游離在規則之外的,雙方的信任合作維系在因為熟悉而建立的關系之上。

 重關系的結果就是輕視合約等本該正常履行的交易程序。據這位經銷商透露,現在當地除了代理商和批發商會簽訂正規的合同外,其他鄉鎮級經銷商和村級零售門店的老板,因為和上線都是多年合作的關系,一般都沒有拿貨簽合同一說,有時候甚至連個收據都不用。建立在熟人社會上的市場交易,風平浪靜時也許大家相安無事,但一旦危機爆發,關系的鏈條就會斷裂,而此時合同的缺失就會給基層經銷商的維權造成很大的被動。

 正是由于缺乏規范的合約意識,大多數基層經銷商在面對糾紛時,一旦遭遇一個拒不認賬的上家,那就只好自認倒霉了。四川廣漢的一位農資經銷商在給湖北一家肥企代理硫基復合肥時,被查出該批肥料系氯基復合肥,涉嫌假冒被重罰。幾經交涉廠家也不予足額補償。這位經銷商最后憤怒至極,電告本報說:“錢可以不要了,但請你們一定要把這樣的無良廠家給曝曝光。”自始至終,他也沒有試圖尋求法律援助,即便這次重罰讓他付出幾萬元的金錢損失,其中部分原因就在于合同條款不夠明晰。

 作為基層經銷商,在遇到糾紛時,除了與廠家和相關方的協商之外,還有兩條本應通暢的救濟渠道:行政干預和法律訴訟。記者專門就這個問題征集了很多經銷商的意見,大家的態度也是出奇地一致:此道難行。在問到為何大家對此感到疑慮重重時,眾多經銷商表示,訴訟成本太高,周期太長,一點小事也能花上大半年時間,證據也難搜集,費盡心力,到頭來還不一定能打贏官司。而對于求助政府來說,可能更讓他們放心不下。據記者了解,目前基層農資經銷商與當地工商、質檢部門的矛盾在一些地方相當突出。彼此不信任,一些工商執法部門為虎作倀的行為,已嚴重敗壞了權力機關的形象。與此相應,這扇救濟的大門也就自然而然地被經銷商拒絕。

 被坑與坑人

 ——可怕的隨波逐流

 記者通過分析相關資料發現,在有關農資質量的投訴中,幾乎很少能覓見基層經銷商主動提起訴訟的案例。而我們知道,恰恰是經他們之手,一包包、一袋袋、一瓶瓶劣質農資送進了貧窮的農村。在這個過程中,有些人逃脫了打擊發家致富了,而有些人則不幸反遭其害。無論是贏家還是輸家,都保持著沉默,這對于農資業來說,絕不是個好兆頭。

 經銷商黃經理作為“老農資”,秉持著一貫的誠實守信的傳統。然而,這并不能給他帶來更多的財富。他介紹說,在他的門店附近,還有一家別人經營的農資店鋪。幾年前,當地的一家縣化肥廠被省質監局查出有大批待售的假化肥,但不知何故,最后這批劣質化肥居然還是神奇地流出封存地,并被附近的這家農資店老板搞到一部分。一場買賣下來,售假者賺了個盆滿缽滿,“人家這一下子所掙的就頂我干十幾年的。”

 盡管造假者就在隔壁,并且事實上也擠占了自己的利潤空間,但黃經理也依舊保持沉默。這種沉默的結果就是助長了造假者和售假者的氣焰,打擊的是正規經營的經銷商的信心。并且長此以往,在一種失衡心理的推動下,更多的人不甘寂寞參與進來,同時也有更多合法經營的經銷商會因難以維持而選擇退出。如此難保不形成一個劣幣驅逐良幣的畸形市場。

 還有一位基層經銷商告訴本報:“我的門店銷的是知名品牌‘撒可富’、‘六國’,而一年下來一算賬,別人銷雜牌不比我少銷,更比我多賺。明明是附近某個集鎮上小企業的產品,包裝上卻要寫成‘中國-俄羅斯’,揚州某某公司生產。”應該說,經銷商對市場產品的真偽擁有比一般百姓更專業的眼光,然而,他們在維權打假上的無力和受一種明哲保身的習慣性心理驅使,正在促使這個市場上邪惡的力量在瘋長。

 問題還不止于此。對于那些因經營假冒偽劣農資被查被封的經銷商而言,如果他們選擇了一種非公開的維權方式,那么在這個過程中,農戶的利益很可能就被有意抑或無意地忽略,甚至成為解決糾紛的一種籌碼。如同我們在前文中所引用的四川廣漢經銷商李經理的案例,在他向廠家的追償過程中,對于那些已經售出的化肥,雙方都沒有意愿為這部分假冒肥料承擔賠償責任。經銷商之所以不再堅持,是因為擔心增加維權追償負擔;廠家想著“金蟬脫殼”,就更不會深究了;工商部門也不過“罰”到為止。各方心照不宣,誰也不想再節外生枝。

 記者在采訪中經常聽到經銷商發出這樣的感言:其實,在農資流通的各個環節,誰都可能是受害者,誰受到損害以后權益都應該得到維護。但是,一直以來,經銷商的負面社會形象讓這個群體被貼上了一張“惡人”的標簽,而他們為農業發展、農村繁榮、農民增收所作的貢獻和付出的努力則被這張標簽無情地掩蓋。掩蓋并不代表問題不存在,也不會延遲問題的發生,相反,只會使得問題更趨復雜、更難解決。

 關注基層經銷商,給他們創造一個健康、有序、公正、透明的生存和經營環境,是一個亟待社會各界共同思考和解決的課題。

【發表評論】 打印本文】 【舉報】 【關閉】【責任編輯:YanBO】
相關資訊
行情按地區分類
推薦信息
專題信息
熱點資訊
關于我們 | 廣告服務 | 在線投稿 | 免責聲明 | 人才招聘 | 聯系我們 | 網站地圖
2004-2009©版權所有: 農資網,保留一切權利!
如果您有任何意見和建議,歡迎您E-mail至:ampcn#126.com
客戶中心:0371-63563512 13903839098 技術支持:0371-635631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