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幾年,在農資市場上打價格戰,可以說已成了至為重要的一種競爭手段,甚至成了許多企業和商家搶占市場份額的必要手段。在很多地方,出現了大品牌斗不過小品牌、大企業斗不過小企業、小企業斗不過黑作坊,甚至還出現了真貨打不過假貨等令人費解的怪現象。打價格戰不僅導致兩敗俱傷,甚至會打垮一個企業,而真正漁翁得利的便是那些制售假冒偽劣者。因為假冒偽劣產品成本低廉或幾乎沒有成本,這是任何一種正規產品都無法與之抗衡的。
那么,該如何規避這種價格戰的風險呢?
一是農資生產企業和經銷商要有社會責任感,要勇于跳出這個怪圈。別人打價格戰靠的是降低產品質量,而有社會責任感的企業和商家靠的是貨真價實,以質量取勝。好貨好行市,老百姓有句俗語叫做“賤錢無好貨”,說明這種觀念是有著堅實和廣泛基礎的。剛開始時,誰不打價格戰,誰堅持賣好貨,可能會失去一部分客戶,導致銷量的萎縮。但誰堅持下來,誰最終就會得到農民的認可。當客戶看到整個市場都在打價格戰,并為之迷茫或無所適從的時候,尤其當價格戰到了失去底線的時候,他們自然就會明白“好東西沒有賤賣的”道理。老百姓還有句俗語:“從南京到北京,買的不如賣的精。”何謂賣者精?本也,成本才是企業和商家堅守的底線。
二是農資生產企業和經銷商要運用增值銷售法,不要以為“貨真價實”就能贏得市場。貨真價實也還要你自身的宣傳、解釋和推廣,以增強商品自身價值以外的價值。增值銷售法就是如何讓客戶知道使用你的商品不但不會多花冤枉錢,而且還會節省錢,讓他知道你的商品還能給他帶來一個可計算的增值價值。
日前,筆者和一位直銷安利產品的營銷員談論起來。如他推銷的一種牙膏的零售價是20多元/ 支,這與一般的牙膏相比的確很貴。但這種牙膏是一種濃縮型的,1支能使用一年;而買一支普通牙膏按4元/支計算,一月使用1支,一年就是12支,要花費 48元。并且這種濃縮牙膏還有一些普通牙膏所不具備的其他功效。在這種營銷觀念下,價格在消費者心目中的決定因素已經成為了次要因素,在他們決定是否購買某種商品時,價格已成為一種根本不起作用的東西了。
筆者近兩年在推廣“耕杰”這種玉米田苗后除草劑時,就采取了這種方法。如一瓶“耕杰” 的零售價是16元,每畝地一般只需1瓶,一季玉米一般防治1次就能達到預期效果;而普通同類除草劑零售價一般為8元/瓶,每畝地一般需要2瓶,并且防治效果不理想,一般一季玉米需要防治2~3次。兩者一比較、一算賬,農民就非常清楚該買哪種產品。
可以說這種增值銷售法,能讓農民知道他選購商品能給他帶來商品本身價值以外的價值,主要是讓農民通過產出比來判斷使用這種商品,是否能減少投資和取得更大效益,從而淡化價格在商品銷售過程中的影響,這樣也就使價格戰失去了作用。 金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