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對華草甘膦反傾銷訴訟終于撤銷了。
4月底,美國國際貿易委員會發布通告稱,對產自中國的草甘膦不再繼續進行反傾銷調查程序(第731-TA-1178號調查),并自2010年4月29日生效。對此,國內不少草甘膦企業終于松了一口氣。上周,浙江新安化工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安徽華星化工股份有限公司、江蘇揚農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等幾家國內草甘膦龍頭企業均發布公告稱,這次的反傾銷撤訴對公司的產品在美國市場的拓展有積極意義。
然而,不少業內人士卻質疑,美國撤訴了,能否真正撤走國內草甘膦企業身上的壓力?
撤訴緣于無人喝彩
草甘膦是國外對中國產品發起反傾銷的重點。國內草甘膦曾多次受到來自多個國家的反傾銷調查重挫。此前在歐盟、澳大利亞、巴西、阿根廷,中國企業就先后多次遭到國外公司提起的反傾銷調查。美國是中國草甘膦企業遭到反傾銷調查的第五個市場。這直接影響了我國對美10多億美元的草甘膦出口。
2010年3月31日,美國澳寶(Albaugh)公司正式向美國商務部和美國國際貿易委員會提出申請,要求對原產于中國的草甘膦產品啟動反傾銷調查。據美方統計,2009年中國對美國草甘膦出口額達9.12億元。澳寶公司指控中方輸入美國的草甘膦產品傾銷幅度為299.9%至349.65%。國內主要農藥企業浙江新安化工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南通江山農藥化工股份有限公司、江蘇揚農化工股份有限公司、湖北沙隆達股份有限公司等都出現在澳寶公司的控告名單之內。當時,不少業內人士分析認為,由于草甘膦產品在國內已嚴重供大于求,而美國又是國內草甘膦出口大國,一旦反傾銷調查立案,尤其是如果美方裁定我國企業傾銷成立,將對國內草甘膦出口帶來嚴重打擊。
在這種情況下,中國草甘膦生產企業決心不坐視。幾家龍頭企業都表示:“一旦美國方面立案,我們肯定會應訴。”近20家草甘膦生產企業還準備參加行業損害抗辯。由于草甘膦生產與農業息息相關,農業部對此也高度重視。該部工作人員與商務部、北京市商委的有關專家一起,分析案件的國際國內背景,商討有效應對策略和貿易摩擦救濟具體措施,并積極斡旋和協調。中國五礦進出口商會也在4月7日組織了行業內10余家企業座談,積極商討對策。
正是在國內各方積極態度的影響下,澳寶公司的反傾銷訴訟沒有得到世界草甘膦巨頭、也是其一國同胞的孟山都公司的支持。最終,美國方面不得不撤銷了對中國草甘膦產品的反傾銷訴訟。
不少業內人士認為,盡管美國撤銷了對草甘膦的反傾銷訴訟,國內企業仍然面臨較大壓力。圖為四川一家草甘膦企業廠區一角。
撤訴難解過剩頑疾
美國撤訴了,這無疑對國內20余家草甘膦生產企業是個利好消息。
但業內人士指出,由于國內草甘膦行業過剩嚴重,即使消除了反傾銷威脅,全行業仍難言樂觀。日信證券研究員祖廣平分析得十分到位:國內草甘膦之所以屢屢受到國外反傾銷調查的威脅,其原因正是國內產能過剩,出口量大,而且產品的同質性高,技術含量相對較低,容易讓對手抓住把柄。
據了解,產能過剩是國內草甘膦行業的頑疾。新一輪產能大躍進是從2006年開始,當時草甘膦原藥價格一路上揚,從2萬多元/噸一路拉高至2008年中期12萬元/噸的制高點,這催生了草甘膦的大規模投資熱,大大小小的項目因此紛紛在各地上馬。
資料顯示,2009年全球草甘膦需求量為80萬噸左右,而中國產能就達103萬噸,供過于求的形勢十分明顯。偏偏在這個時候金融危機爆發,草甘膦市場價格迅速在價格戰中降至谷底。金融危機后,其他行業漸漸走出低谷,但從去年下半年開始,草甘膦市場價格就一直沒有高過2.1萬元/噸。受市場價格低迷所累,幾家龍頭企業去年的財報數字均出現了下滑,而且下滑多為兩位數——
2009年,新安化工總營業收入38.5億元,其中農藥收入為20億元,毛利率為14%,同比減少28%;該公司去年凈利潤僅為2.95億元,同比下降82.46%,主要原因就是草甘膦銷售狀況依然低迷。江山化工去年營業收入為23.3億元,其中農藥收入14.62億元,毛利率僅為4.3%。揚農化工在2009年實現銷售收入15.44億元,同比下降26.58%;實現利潤1.88億元、凈利潤1.58億元,同比分別下降0.88%和18.33%。沙隆達2009年上半年營業收入為9.85億元,其中化肥、農藥等收入為9.04億元。這些數字與上一年相比均出現大幅下滑。
許多業內人士指出,即使沒有國外反傾銷的壓力,國內草甘膦市場也沒有活力。惟一的出路是加大環保力度來抑制和淘汰落后產能。美國撤訴消息傳來,不少人士仍表示繼續看淡今年的草甘膦市場。他們認為,如不能解決產能過剩的問題,國內草甘膦價格的持續回暖可能仍是個夢想。
新安化工董事會秘書姜永平表示,草甘膦產品價格在2008年暴漲,導致許多企業盲目建設草甘膦產品項目,這是草甘膦產能過剩的原因之一。同時,草甘膦市場的無序競爭也阻礙了行業的發展。他認為,行業管理部門應當給予相關指導和支持,促進中國草甘膦行業相關企業的有序發展。
另據了解,去年年初,農業部、工信部曾聯合下發第1158號公告,規定草甘膦生產企業必須將有效成分低于30%(主要是10%)的水劑在2009年12月31日前完成有效成分含量變更。但有些小企業執行這一政策的力度并不大。一位大型農藥廠的負責人就表示:“雖然幾家大的草甘膦廠商都不再生產10%的草甘膦水劑產品,但由于牽扯到地方政府的利益,很多小廠依然在生產。只有當一套行之有效的淘汰機制真正建立起來,這些落后產能才有可能真正退出市場。”
貿易壁壘未必百弊
在這種情況下,有業內人士甚至認為,國外反傾銷對行業未必是壞事。至少它能夠從一個方面迫使國內企業收斂擴產的勢頭,冷靜地思考解決產能過剩的辦法。
新安化工是應訴企業中最主動積極的,特別是在2003年歐盟對中國草甘膦產品進行反傾銷調查過程中,新安化工寸步不讓。據了解,去年6月中旬,新安化工成為歐盟對中國草甘膦發起反傾銷調查15年來獲得勝訴的第一個贏家。姜永平回憶說,從1995年開始,新安化工就意識到,不應訴,就失敗。于是,企業開始面對大大小小的反傾銷立案調查。在對這些調查的應訴中,新安化工有輸有贏,但有一點明確的是,新安化工確實在不斷的反傾銷應訴中學習了許多國際貿易知識和國際規則,同時也鍛煉、培養了一批人才,提高了管理水平,引進了國外的先進理念。新安化工與國際公司的競爭能力在不斷提高,新安化工的眼界也從中國市場放開到全球市場。正是基于這種眼界,新安化工在國內一輪一輪的產能擴張中,能夠保持著清醒的頭腦,沒有盲目跟風,而是按照市場的需要和自己的能力穩步發展。
中國國際貿易促進委員會相關人士表示,反傾銷調查短期內對國內草甘膦生產與出口具有一定不利影響,但對于整個行業來說未必是壞事。它可以成為中國企業盲目擴產的清醒劑。對于國內草甘膦行業來說,反傾銷訴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讓國內盲目重復建設草甘膦及其配套原料的項目有所減少。長遠來看,有利于現有規模較大的草甘膦生產企業。
不少業內人士提醒說,這次美國撤訴了,并不是我們的勝利,而只是我們得到了一個喘息的機會。國內企業再不能把有限的資金投入過剩產能的盲目建設中,而應該利用這個喘息的機會加大高新技術產品的開發力度。
由于具有成本低、殺草譜廣等特點,草甘膦在國內得到大量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