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生物農藥雖然面臨著前所未有的發展機遇,但是當前市場并不樂觀。尤其是我國目前對生物農藥的認識不夠、投入經費不足、研究力量分散、低水平的重復開發多的現狀短期內難以改變,生物農藥的發展需要政府、科研機構、企業在政策、推廣、研發、經營等方面展開全面系統合作,充分開拓未來新的增長空間。
研發合作加強科技創新
科技部農業科技司王亞武博士指出,目前生物農藥研究開發與生產應用脫節,重基礎和理論研究,輕應用研究和產業推廣應用,很多優良產品還停留在實驗室和試驗階段,必須加大科研力度,全面推進生物殺菌劑、殺蟲劑、除草劑、植物生長調節劑等生物農藥技術產業化。王亞武認為,生物農藥的產業發展思路,應該是將農藥研發與生產制造統籌發展;推進生物農藥行業骨干企業與學科優勢單位合作,充分利用生物技術的優點,開發先導化合物,制定生物農藥標準規程等,特別是在抗蟲防病基因資源的發掘與應用、高通量篩選方法研究、代謝產物生物農藥的創新與發展等環節,做大做強現有的主要產品;跟蹤國際上的主流產品,完善現有的具有良好效果但規模不大的產品,加強知識創新力度,大力開發有自己知識產權的新品種,并加快科研成果產業化,提高產品質量,建立我國自己的產品質量標準。同時要加大對生物農藥研究、開發和資金的投入,促進開發出更好的生物農藥產品,加強我國生物農藥發酵工業和制劑加工工藝的研究。
推廣應用亟待政策支持
全國農業技術推廣服務中心防治處高級園藝師郭榮認為,目前國家在保護生態環境和農產品質量安全缺乏激勵措施,農民對生物農藥的應用沒有積極性。她建議,在農藥的評價體系中,加大農藥對農田生態環境和農產品質量影響等因子的比重,同時注重宣傳生物農藥的優點和特性,在政策層面加大對生物農藥的支持力度,如在各級財政補貼、轉化防治等項目中,明確一定的經費比例專門用于采購生物農藥。
武漢科諾生物董事長謝天健認為,生物農藥產業應該由政府牽頭科研單位、企業和植保部門,各部門緊密結合,在科研、財政、宣傳、推廣、指導農戶等方面扶植生物農藥,重建適應市場經濟條件的農技推廣體系。
武大綠洲顧問林樹孟則表示,生物農藥產業雖然是朝陽產業,但還是一個弱勢群體,需要國家給與政策的傾斜。目前我國原藥出口退稅9%,制劑為5%,他建議國家提高制劑產品的出口退稅,鼓勵制劑出口。由于我國出口的多是原藥,還是給歐美打工的“藍領”,必須依靠政策的扶持才能變成“白領”。對此,湖北省植保總站首席專家胡興起建議,生物農藥應與化肥企業一樣,享受國家的電價煤價進行補貼,農藥生產成本降低了,最終受益的還是廣大農民。
市場拓展開發新增長點
而在當前市場經濟環境下,生物農藥企業要在市場中站穩腳跟,謀求自身的發展,還必須在企業營銷、推廣策略、產品結構中下功夫,開發生物農藥新的增長點。
四川國光農化吳攀道表示,目前在大田作物上全面推廣生物農藥尚有待時日,但是在經濟作物上只要農民觀念改變使用完全可以接受此成本,生物農藥企業之間可以合作,重點向經濟作物種植大戶推廣生物農藥。
國內最早從事植物源農藥開發的赤峰帥旗農藥公司董事長任久文告訴記者,園林植保是生物農藥快速增長點,目前國家林業局采用政府采購的形式,已經在全國園林體系采用生物農藥,特別是北京、上海各自以北京奧運會和上海世博會為契機,城區園林已經開始大范圍使用生物農藥,大大提升了生物農藥的知名度。
三浦百草總經理張海民認為,在國外取得農藥登記證是我國生物農藥提升國際市場競爭力的先決條件,由于我國農藥很多沒有在出口國登記,只能借用中間商或者外國公司的品牌出口原藥,進行貼牌銷售,產品附加值低,競爭力不強。國內企業必須取得國外農藥登記證,特別是歐美等發達國家,建立自己的生物農藥品牌,獲得與國外農藥制造商相同的利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