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西南地區持續遭遇罕見干旱,北方地區旱情也開始露頭。國家防總辦公室常務副主任張志彤日前指出,全國可能出現南北同時抗旱的局面。連日來,在相關省區市抗旱保春耕的同時,有關專家提醒,大旱之后易發蟲災,應針對可能出現的蟲害、病害進行農藥儲備,以防止二次災害的發生。
針對日趨嚴峻的旱情形勢,連日來,農業部、國家防總、水利部先后派出工作組和專家組赴西南重旱區和北方冬麥區協助指導抗旱工作。農業部專家指導組在赴廣西重災區指導抗旱保春耕時特別指出,要在推廣抗旱技術的同時,加強病蟲害預測預報,做到科學防控。據植保部門預測,由于當地持續干旱、氣溫較常年偏高,農作物病蟲害(如水稻稻飛虱、稻縱卷葉螟等)較常年偏重發生,因此,必須加強病蟲害預測預報,做到早發現早防控,努力降低病蟲危害損失。
上海農藥研究所張一賓教授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干旱過后易發蟲災是自然規律。北方的蟲害一般為蝗蟲,而南方的蟲害種類相對較多,如靈翅目類和鉆蛀類害蟲。針對這類害蟲,可以使用低毒有機磷農藥、生物農藥、新煙堿類殺蟲劑以及阿維菌素類殺蟲劑等。張一賓還強調,大旱后可能出現的高溫、潮濕天氣會增加農作物的病害,因此,對殺菌劑的需求也會有所增加。
遼寧省農業科學院外事處研究員趙奇認為,蟲害與病害發生的環境相反:潮濕環境下農作物容易發生病害,多使用殺菌劑;干旱環境下則容易發生蟲害,殺菌劑的使用應減少。西南地區的旱情將對當地農藥使用品種帶來影響。正常情況下,南方以水稻種植為主,蛾類害蟲較多,主要使用低毒磷類農藥。但是,干旱條件下有利于蚜蟲的繁殖,進而會增加對菊酯農藥的需求。
中國農藥工業協會秘書長孫叔寶表示,干旱會使農作物的結構和生長期發生變化,對農藥的使用結構和品種會有所影響。另外,云貴川地區的黃磷是生產農藥的原料,干旱導致這些地方水力發電不足,會影響黃磷和農藥的生產。不過,就目前來說,農藥在品種和產量上還相對充足,可以滿足國內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