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湖藍藻爆發后,江蘇省政府制定了《江蘇省太湖水污染治理工作方案》,要求到2010年太湖流域、淮海流域化學農藥使用量(商品量,下同)比2007年分別減少20%和12%。在日前舉辦的第二屆世界農藥科技與應用發展學術交流會上,江蘇省植保站站長刁春友透露,2009年農用殺蟲劑用量已比2007年減少15%。在政策、社會、技術等多方面因素的綜合影響下,殺蟲劑比2007年減量使用20%以上完全有可能。
刁春友表示,除害蟲發生程度外,還有3個重要因素影響江蘇省未來農用殺蟲劑使用量。一是政策因素。太湖藍藻的爆發讓江蘇省政府對控制太湖流域和淮河流域污染工作給予了高度重視,通過專業化統防統治服務和綜合治理技術的推廣,2009年農用殺蟲劑用量已比2007年減少15%。二是社會因素。太湖流域農村絕大部分有知識、有體力的勞動力大部分都轉移到二、三產業,且多以中壯年為主。而農作物病蟲害防治需要具有一定的知識水平和一定體力的勞動力。由于病蟲害防治不是突擊性田管工作,而是日常性田管工作,所以已轉移的勞動力特別是外出的勞動力再從事病蟲害防治工作的可能性小。這就為專業化統防統治服務提供了市場,而專業化統防統治服務必將顯著減少農用殺蟲劑的使用量。近幾年江蘇省專業化統防統治服務每年以5 個百分點增加,就是很好的說明。三是技術因素。近年來針對一些突出的害蟲,在一些規模經營發展快的地區,不斷加大害蟲防控技術的集成度,努力提高害蟲的控制水平,減少殺蟲劑的使用量,如在水稻種植方面結合輕型栽培技術的應用,不斷擴大應用防蟲網覆蓋秧田、調整水稻播栽期、抗性品種等一系列控蟲技術,使水稻上殺蟲劑用量明顯下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