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小麥和油菜病蟲害在西南、江淮和黃淮等地由南向北相繼發生和發展,小麥病蟲害以條銹病、紋枯病、白粉病、蚜蟲和麥蜘蛛為主,油菜病蟲害以菌核病和蚜蟲為主。西南地區蟲害重于病害,小麥、油菜蚜蟲發生較重,小麥條銹病、白粉病、油菜菌核病緩慢擴展;江淮和黃淮等地病害重于蟲害,小麥紋枯病普遍發生、病情上升快,麥蜘蛛和蚜蟲大部零星發生、局部蟲量較高。
一、近期發生動態
1.小麥條銹病 今年病情是2001年連續重發以來發生較輕的年份,顯著輕于上年同期。截至2月25日,在四川、云南、貴州、陜西、湖北、甘肅、新疆7省36市(地)111縣(市、區)見病,縣數比上年同期少170個;發生面積為72.1萬畝,僅為上年同期的8.7%;四川北部和陜西南部局地出現點片發病,其他大部地區零星發生。西北地區秋苗主發區大部仍處于潛育越冬狀態。
2.小麥白粉病 發生范圍小,病情輕。云南、四川、貴州等西南主發區發生面積94.3萬畝,其中云南平均病株率10%;四川8個市(州)的29個縣(區)見病,發病田平均病葉率為3.4%,比上年同期減少39.7%;貴州病葉率為12.0%-41.7%,最高達65%。湖北鄂北、江漢平原麥區始見期略早于常年,主要在老病區零星見病,東部主產麥區尚未發生。
3.小麥紋枯病 由于江淮、江漢等主發區冬季陰雨天氣偏多,田間濕度大,小麥長勢弱,有利于紋枯病的發生蔓延,病情多重于上年和常年同期。其中,江蘇淮北病田率達50%-70%,病株率2%-10%,高的達30%;淮南病田率20%-50%,病株率0.5%-5%,高的達15%,病情重于上年和常年。河南已發生2200萬畝,較上年同期增加700萬畝,平均病田率46.6%,病株率11.3%,最高達70%,以豫南、豫東病情相對較重。湖北西北部見病較普遍,平均病田率25%,病株率1%-2%;江漢平原平均病田率約5%,多為零星病株,病情略重于常年。安徽病株率2%-6%,與旱情較重的上年同期相近,但低于常年。山東等地病情輕于常年。
4.小麥蚜蟲 西南地區發生較重,東部麥區發生輕。云南普遍發生,發生面積201.6萬畝,平均百株蚜量1000頭;四川發生面積54.0萬畝,平均百株蚜量226.8頭,與去年接近;貴州主要在西部、西南部發生,百株蚜量一般為25-220頭。河南平均百株蚜量4.1頭,最高50頭,平均蚜田率24.8%,發生面積113萬畝,較上年同期減少210萬畝。安徽、江蘇、湖北等地田間零星發生。
5.麥蜘蛛 江淮和黃淮等地田間陸續見蟲。河南發生360萬畝,較去年同期減少172萬畝,平均蟲田率31.7%,平均每尺單行蟲量為24.2頭,最高達530頭。安徽沿淮及淮北西部、山東南部局部發生較重,臨沂市蒼山縣部分鄉鎮蟲田率達92%,每尺單行蟲量平均242頭,最高1500頭以上,已進行了大面積防治。
6.油菜菌核病 菌核病在西南地區和長江流域南部已開始發生,其中西南地區僅零星見病,浙江、江西、湖南平均葉病株率為3%左右。湖北、安徽、江蘇雖未見病,但子囊盤萌發始期提前、數量偏多,湖北黃岡、仙桃和安徽涇縣田間自2月中下旬起已見子囊盤萌發,平均每平方米萌發子囊盤數分別為9.0個、2.3個和3.2個,比歷年同期增加25%-70%。
7.油菜蚜蟲 蚜蟲在西南地區發生較重,云南、貴州蚜株率一般為50%-70%,最高達100%,百株蚜量一般為500-5000頭,最高達數萬頭以上。長江中下游地區蟲量較低,安徽、江西、浙江、湖南等省有蚜株率一般為10%-20%,平均百株蚜量一般為200-300頭。
二、早春發生趨勢分析
春季是小麥和油菜病蟲害發生為害高峰期,進入3月份,隨著氣溫上升,主產區小麥開始返青和拔節,油菜陸續進入花期,小麥紋枯病、麥蜘蛛、油菜菌核病等多種病蟲害也將進入為害上升期。
據國家氣候中心預報,今年春季(3-5月),全國大部地區氣溫接近常年同期或偏高,西南地區前期降水持續偏少,對小麥條銹病早春發生和向東傳播不利,但有利于蚜蟲進一步繁殖為害。江淮南部、江南東部、黃淮和華北降水較常年同期偏多,有利于病害的發生,特別是小麥紋枯病發展蔓延將進一步加快,部分侵莖早的地區可能造成較為嚴重的危害,長江下游和江淮等地小麥赤霉病流行威脅增大,小麥白粉病在群體密度大、濕度條件好的田塊將有所擴展,油菜菌核病在長江中下游大部呈偏重發生態勢,但蚜蟲、麥蜘蛛的發生為害會受到一定程度的抑制。
針對今年冬春異常氣候嚴重影響小麥和油菜病蟲害發生的情況,各地要認真做好田間病蟲害調查,根據當地氣候、苗情和墑情,及時發布中、短期預報,科學指導農民做好防治工作,確保小麥和油菜安全生產。
病蟲害測報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