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近年我市糧油作物主要病蟲發生規律和實況,結合耕作制度、冬前越冬蟲源基數、天氣趨勢預報等綜合分析,預計2010年本市糧油作物病蟲害總體發生趨勢為中等偏重至大發生程度。其中水稻縱卷葉螟大發生;褐飛虱中等偏重發生,局部大發生;條紋葉枯病、紋枯病、惡苗病中等偏重發生;白背飛虱、大螟中等發生,局部偏重發生;二化螟、麥類赤霉病、油菜菌核病中等發生;稻曲病、稻瘟病、小麥白粉病中等偏輕發生;稻象甲、三化螟零星發生,總發生面積約2500萬畝次。
一、夏熟病蟲發生趨勢
1、麥類赤霉病。預計小麥赤霉病為中等發生,沿海地區偏重發生,大麥赤霉病為中等偏輕發生。總發生面積為72.8萬畝(其中小麥63.4萬畝、大麥9.4萬畝)。
2、小麥白粉病。預計發生程度為中等偏輕發生,發生面積為40萬畝。
3、小麥腥光黑穗病。該病我市在五、六十年代普遍發生,七十年代零星發生,八十年后基本絕跡。2009年在本市局部地區發生較嚴重。預計2010年在局部地區仍有發生,發生程度將略輕于2009年,預計發生面積約0.6萬畝。
4、大麥條紋病。上海地區近30年來大麥條紋病以零星發生為主,2009年在全市發生嚴重。預計2010年“花30”、“花22”、的二個大麥品種上仍會普遍發生,發生程度輕于2009年,預計發生面積約7.5萬畝。
5、麥蚜。為中等發生,局部偏重。其中大麥為中等偏輕發生,小麥為中等發生,局部偏重發生。預計發生面積為72.8萬畝。
6、麥田灰飛虱。全市中等發生,局部中等偏重發生,預計發生面積為72.8萬畝。
7、粘蟲。為中等偏輕發生,預計發生面積為15.0萬畝。
8、油菜菌核病。預計發生程度為中等,感病品種偏重發生,發生面積22.7萬畝。
二、夏熟病蟲預測依據
小麥赤霉病:根據2007—2009年田間定案考查,主栽的小麥品種楊麥158、楊麥10、楊麥11號、楊麥13號、嘉麥一號、羅麥8號、楊麥16號和楊麥12號,大麥主栽品種花22、花30、滬麥10號和滬麥16號,對赤霉病的抗性一般。同時根據天氣趨勢分析,今年小赤霉病感病期,3月下旬至4月下旬雨日和雨量接近常年,對小麥赤霉病發生較有利。小麥腥光黑穗病:該病在2009年在本市局部地區發生,全市發生面積0.72萬畝,由于該病菌在小麥收割時散出病菌在土壤、碎麥秸、穎片可以越冬,甚至麥子喂禽畜后排出的糞肥仍為侵染源,且病源在土壤中可存活多年,對下年度發生比較有利。油菜菌核病:目前本市主栽油菜品種為滬油15、匯油50。根據近10年來定案考查分析,匯油50較耐病,而滬油15耐病性較差,對菌核病發生較有利。如在油菜落花前后一個星期內,連續3天以上陰雨,菌核病的發生將加重一個等級。
三、水稻病蟲發生趨勢
1、條紋葉枯病和灰飛虱。預計灰飛虱和條紋葉枯病發生程度為中等偏重,自然發生面積約110萬畝。
2、螟蟲。預計二化螟為中等發生;大螟呈上升趨勢,為中等發生,局部偏重發生,三化螟零星發生。二化螟和大螟蟲共發生面積約590萬畝次。
3、稻縱卷葉螟。預計四(2)代為偏重發生,五(3)代和六(4)均為偏重至大發生。發生面積480萬畝次。
4、褐飛虱。預計中等偏重至大發生,發生程度將重于2009年,發生面積480萬畝次。
5、白背飛虱。白背飛虱的遷入量從2007年起呈平衡期,預計2010年白背飛虱為中等發生,局部偏重發生,發生面積160萬畝。
6、紋枯病。預計發生程度為中等偏重發生,發生面積為160萬畝。
7、稻瘟病。預計為中等偏輕發生,發生面積約25萬畝。
8、稻曲病。預計發生程度中等偏輕發生,發生程度與2009年相仿,自然發生面積35萬畝。
9、水稻種傳病害。預計發生程度中等偏重,自然株發病率在15%左右,發生面積155萬畝。
四、水稻病蟲預測依據
條紋葉枯病:灰飛虱基數較高,根據冬前1052塊田塊調查表明,平均每畝越冬基數為0.99萬頭,比去年同期的0.63萬頭略增,其中麥苗0.61萬頭、稻樁2.39萬頭、禾本科雜草1.43萬頭、油菜0.52萬頭、綠肥田均為1.01萬頭,畝蟲量為2005年以來第三位(見圖1)。同時灰飛虱的帶毒率仍較高,自2005年以來,越冬代和一代灰飛虱帶毒率趨上升態勢,目前帶毒率仍趨高位(見圖2)。螟蟲:根據10個區縣冬前抽查806塊稻樁田,平均每畝越冬基數為1273.06頭,其中二化螟481.04頭、大螟789.81頭,越冬基數與常年2102.35(1990-2009年)略減(見圖3)。稻縱卷葉螟:自1990年以來,稻縱卷葉螟每年均達中等以上發生程度,其中大發生的概率超過60%。根據歷年氣候資料分析,2001年以來入夏季節從原來的6月5日(1970-2000年),提早到5月28日,比常年的提早了8天,使四(2)代發生高峰期從原來的7月3日前后,提早到6月25日前后,比常年提早了7天以上。入秋時間從原來的9月21日,延遲到9月29日(1970-2000年),也比常年延長了8天。使田間蟲源為害期延長,自然為害加重。褐飛虱:自2005年起又進入暴發期后,2005-2006年全市大暴發,2007年達大發生程度,2008和2009年遷入量雖然較少,但自然發生程度達中等偏重程度。如氣候條件有利于褐飛虱遷入,仍達大發生程度。紋枯病:根據近十年氣象資料分析,水稻封行后,也就是7月20日~8月下旬時間段,本市長期處在高溫高濕天氣,對紋枯病發生十分有利。稻瘟病:目前我市大面積推廣的水稻品種,對稻瘟病抗性較強,但有一些經多年種植的常規品種已表現出抗性減弱。稻曲病:2010年本市將繼續推廣對稻曲病抗病均較弱的嘉花一號、寒優湘晴、秀水128等優質品種,對稻曲病的發生仍較有利。
五、2010年天氣趨勢
據市氣候中心預報,2010年的年降水總量為1050~1250毫米(常年1190.8毫米),其中汛期(6~9月)為560~600毫米,比常年642.2毫米略少。其中春季(3~5月)270~310毫米,與常年的291.2毫米基本相仿。夏季(6~8月)460~500毫米,與常年的506.1毫米略少。秋季(9~11月)240~280毫米,與常年249.4毫米相仿。
預計,2010年的平均氣溫17℃左右,比常年16.2℃偏高。年極端最高氣溫39℃左右,日最高氣溫≥35℃的高溫日數為18~26天(常年9天)。
影響上海的熱帶氣旋約2個,與常年相仿。2010年氣候對病蟲發生有利,特別是對遷飛性害蟲發生較有利。